2013年7月12日星期五

发扬 “揖让”“好施” 精神



                    联合早报·柯木林

  2011年1月18日(星期二)傍晚,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在莱佛士城会议中心筵开百余席,出席者千多人,庆祝宗乡总会成立25周年庆典曁筹款晚 宴。与会者除政界、商界等代表外,新加坡华族社团及其主要领导人几乎全部到场,冠盖云集。内阁资政李光耀作为晚会贵宾,特赠“和衷共济”一匾予宗乡总会, 藉以勉励宗乡会馆精诚团结,再造辉煌。

  华族团体如庙宇、社团往往喜欢在重要庆典上,如成立仪式或周年纪念活动时,以立匾或赠匾方式记录这些历史事件。此次“和衷共济”一匾,出自本地书法家曾广伟手笔,按旧时格式由右至左横写,甚为传统。

  这是宗乡总会25年以来收到的第一面匾额。晚宴节目别开生面。内阁资政在台上以中英双语,跟与会者交流对话,讨论宗乡会馆今后发展及相关问题,气氛活泼轻松,让与会者多了一份参与感。这种传统与创新同时并存的会馆晚宴,近来并不多见。

  晚宴为宗乡总会筹得450万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除了团体捐赠者不计外,从个人捐款名单上看,主要捐献数额由20万元到50万元不等,捐款者都是 新加坡人熟悉的名字,蔡天宝、钟声坚、何侨生、黄祖耀、李国基等……这不由令人想起了新加坡华族社会的历史传统,那就是“侨领的传统”。

  19世纪的新加坡华族领导人物,多数是凭藉财力而取得地位,财富是衡量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准。富商必须参与庙宇及会馆活动,才能被华社认可。换言之,作为早期华社领袖,首先必需要有钱,然后是要肯出钱。这标准仍然适用于今日,百年不变。

  2010年10月30日,在宗乡总会服务25年的黄祖耀,把主席的重担顺利地移交给新的会长,在建筑界长袖善舞的蔡天宝。黄蔡二人祖籍同属福建,他们在新加坡福建族群中,享誉甚隆。和黄祖耀作为金门会馆会长一样,蔡天宝同时也是福建会馆会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在这里有其惊人的相似之处。早年以福建帮为首的新加坡华族社会,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帮内领导人物的合作无间。由开基恒山亭的 薛佛记(1793-1847)到继起的陈笃生(1798-1850)、陈金声(1806-1864),并没有留下夺权斗争的现象。福建帮之所以能稳健发 展,全靠他们那种大公无私和卓识远见的领导精神。19世纪40年代,新加坡华族领导层由原先的薛佛记顺利移交给继起的陈笃生。福建帮一时人才辈出,群季俊 秀。陈金钟(1829-1892)、陈明水(字宪章1828-1884)和薛茂元(?-1879)都是同时代的人物。他们揖让成风,乐善好施,是这一世代 的特点,所以能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侨民的拥戴。在新加坡华人史上,福建帮之所以能取得超帮领导权,不是没有原因的。此次宗乡总会领导层顺利完成交接工 作,正是继承了先辈的优良传统!”(摘自拙作< "一万年耒谁著史"--重返宗乡总会绪言 >,载《总会25年》特辑,页53-56)。

  宗乡总会新领导层在肯定前任主席黄祖耀的贡献之余,同时展现出华族会馆历耒重视母语教育的精神,当晚也宣布要以筹得的款项,作出更多有益于社会团体的事,其中一项就是设立教育基金,每年资助5名优秀学生,前往中国10所顶尖大学深造,为新加坡培育人才。

  目前,宗乡总会新的理事会和执委会正在积极筹备一系列大型活动。际此宗乡总会庆祝成立25周年大典,谨祝总会从胜利走向辉煌,展现华人智慧。

(作者是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研究与出版主任,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