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1日星期四

追寻孙中山在南洋的革命足迹——专访学者柯木林

http://edu.xj163.cn/news/2011-10/06/content_1542670.htm



正文:

  【解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华侨乃革命之母。”在华人华侨较多的东南亚,历史上也曾有许多华侨大力支持中国革命。根据历史记载,孙中 山一生中曾八次到达新加坡,得到当地革命志士的支持。时至今日,我们仍可找到他当年足迹所至的一些地点,包括他曾三次居住在其中的晚晴园。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晚晴园最近重新装修布展。走进晚晴园,让人不由想象,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这座别墅里与当地华侨志士共商革命大计的场 景。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孙中山曾经八次来到新加坡,其中三次便是居住在晚晴园。孙中山的入住使晚晴园成为在南洋最重要的革命据点之一。武昌起义之前的一 些武装起义也是在晚晴园策划的。

  当地历史学者柯木林向记者讲述了一百年前的往事。他说,孙中山与晚晴园的结缘,还要从支持革命的张永福创办《图南日报》说起。

  【同期】新加坡历史学者 柯木林 

  因为在1905年年初的时候,当时《图南日报》,就是晚晴园主人张永福在这里办的一份革命报纸。当时是元旦,要印日历牌送给报纸的读者。这个日历牌上 有一些革命的词,这个革命的词很有意思,写得也是挺漂亮。它说“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涂炭,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而且在这日历牌里面它还有自由钟的标志在 那里,另外还有些“同胞、国民、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个字样。那么说,孙中山在檀香山看到这份报纸就很好奇,新加坡竟然也有革命党的存在,他当时就从檀 香山寄了20元美金来买20份报纸,等于是资助张永福了。后来孙中山在1905年7月的时候,他来这里的时候,就跟张永福见面。

  【解说】为了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张永福将晚晴园提供给他作为住处。如今这栋别墅已成为新加坡的国家保护建筑,也是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的所在地。新加坡国 家文物局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接手管理这座建筑之后,进行了重新装修和布展,将于10月8日和新开辟的中山公园一起举行揭幕仪式。这也是辛亥革命百年新加坡 纪念活动的一部分。

  【同期】新加坡历史学者 柯木林

  我看很多人或许会觉得为什么这个名字叫晚晴园?叫晚晴,晚晴也是有一个说法。“晚晴”其实是来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这间屋子以前是一个有钱商人金屋藏娇的地方,后来张永福在上世纪初期把它买下来,主要的目的是给他的妈妈作为一个养老的、休闲的场所,所以他用“晚晴”这 两个字。原来是作为一个供养父母,儿子尽孝道的一个场所,但是后来因为孙中山来的时候,因为孙中山认识了张永福,张永福就把这间屋子让给孙中山住。屋子因 为有名人住,晚晴园就变得出名了。

  【解说】当年二楼的卧室和书房就是当年孙中山生活起居的所在。孙中山喜读书,爱吃菠萝、芒果等热带水果,也在附近纵马驰骋。周围有很多橡胶种植园,也 靠近市区,非常适合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当然,如今橡胶园早已不见了。但许多人知道这栋充满历史记忆的建筑,是当年孙中山先生的住处。

  其实,晚晴园的建筑本身也是独具特色。

  【同期】新加坡历史学者 柯木林

  晚晴园的整个建筑格式属于一个古典殖民地别墅的一种建筑格式。这种建筑格式其实是一种当时在欧洲非常流行的一种建筑格式。这个是有一个意大利的建筑师 在16世纪的时候搞出来的,后来传到新加坡的时候,非常的流行。这个屋子的特性在哪里啊?它是讲求对称美,它的楼层很高,走廊宽阔,通风系统非常良好。你 看它的窗都有活页,这个适合热带的气候。因为热带气候比较潮湿,而且比较热。所以它宽敞、楼层高的话、它通风好的话,住起来就比较舒服一点,在房子里面就 比较阴凉凉的感觉。

  【解说】在晚晴园居住期间,孙中山通过信函与各地的革命同志联络、沟通,鼓舞海外华侨支持革命。晚晴园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也因此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意义。如今,晚晴园早已被新加坡政府列为国家古迹,予以保存。

  【同期】新加坡历史学者 柯木林

  这个建筑不仅是一座建筑这么简单,它有它实际的内涵。它是基本上是一个,当时19世纪那一个时期,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革命总部。孙中山把它选为一个海外的革命根据地,那么也表示新加坡对于中国革命事业的一个贡献。

  【解说】新加坡的晚晴园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仅让前来这里参观的游客感悟到孙中山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也让人们铭记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无私奉献。



网络红人 - 追寻孙中山在南洋的革命足迹——专访学者柯木林
http://wangluohongren.wangluoliuxing.com/hongren-5de4db230100y196.htm


正文:

  【解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华侨乃革命之母。”在华人华侨较多的东南亚,历史上也曾有许多华侨大力支持中国革命。根据历史记载,孙中 山一生中曾八次到达新加坡,得到当地革命志士的支持。时至今日,我们仍可找到他当年足迹所至的一些地点,包括他曾三次居住在其中的晚晴园。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晚晴园最近重新装修布展。走进晚晴园,让人不由想象,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这座别墅里与当地华侨志士共商革命大计的场 景。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孙中山曾经八次来到新加坡,其中三次便是居住在晚晴园。孙中山的入住使晚晴园成为在南洋最重要的革命据点之一。武昌起义之前的一 些武装起义也是在晚晴园策划的。

  当地历史学者柯木林向记者讲述了一百年前的往事。他说,孙中山与晚晴园的结缘,还要从支持革命的张永福创办《图南日报》说起。

  【同期】新加坡历史学者 柯木林 

  因为在1905年年初的时候,当时《图南日报》,就是晚晴园主人张永福在这里办的一份革命报纸。当时是元旦,要印日历牌送给报纸的读者。这个日历牌上 有一些革命的词,这个革命的词很有意思,写得也是挺漂亮。它说“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涂炭,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而且在这日历牌里面它还有自由钟的标志在 那里,另外还有些“同胞、国民、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个字样。那么说,孙中山在檀香山看到这份报纸就很好奇,新加坡竟然也有革命党的存在,他当时就从檀 香山寄了20元美金来买20份报纸,等于是资助张永福了。后来孙中山在1905年7月的时候,他来这里的时候,就跟张永福见面。

  【解说】为了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张永福将晚晴园提供给他作为住处。如今这栋别墅已成为新加坡的国家保护建筑,也是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的所在地。新加坡国 家文物局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接手管理这座建筑之后,进行了重新装修和布展,将于10月8日和新开辟的中山公园一起举行揭幕仪式。这也是辛亥革命百年新加坡 纪念活动的一部分。

  【同期】新加坡历史学者 柯木林

  我看很多人或许会觉得为什么这个名字叫晚晴园?叫晚晴,晚晴也是有一个说法。“晚晴”其实是来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这间屋子以前是一个有钱商人金屋藏娇的地方,后来张永福在上世纪初期把它买下来,主要的目的是给他的妈妈作为一个养老的、休闲的场所,所以他用“晚晴”这 两个字。原来是作为一个供养父母,儿子尽孝道的一个场所,但是后来因为孙中山来的时候,因为孙中山认识了张永福,张永福就把这间屋子让给孙中山住。屋子因 为有名人住,晚晴园就变得出名了。

  【解说】当年二楼的卧室和书房就是当年孙中山生活起居的所在。孙中山喜读书,爱吃菠萝、芒果等热带水果,也在附近纵马驰骋。周围有很多橡胶种植园,也 靠近市区,非常适合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当然,如今橡胶园早已不见了。但许多人知道这栋充满历史记忆的建筑,是当年孙中山先生的住处。

  其实,晚晴园的建筑本身也是独具特色。

  【同期】新加坡历史学者 柯木林

  晚晴园的整个建筑格式属于一个古典殖民地别墅的一种建筑格式。这种建筑格式其实是一种当时在欧洲非常流行的一种建筑格式。这个是有一个意大利的建筑师 在16世纪的时候搞出来的,后来传到新加坡的时候,非常的流行。这个屋子的特性在哪里啊?它是讲求对称美,它的楼层很高,走廊宽阔,通风系统非常良好。你 看它的窗都有活页,这个适合热带的气候。因为热带气候比较潮湿,而且比较热。所以它宽敞、楼层高的话、它通风好的话,住起来就比较舒服一点,在房子里面就 比较阴凉凉的感觉。

  【解说】在晚晴园居住期间,孙中山通过信函与各地的革命同志联络、沟通,鼓舞海外华侨支持革命。晚晴园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也因此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意义。如今,晚晴园早已被新加坡政府列为国家古迹,予以保存。

  【同期】新加坡历史学者 柯木林

  这个建筑不仅是一座建筑这么简单,它有它实际的内涵。它是基本上是一个,当时19世纪那一个时期,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革命总部。孙中山把它选为一个海外的革命根据地,那么也表示新加坡对于中国革命事业的一个贡献。

  【解说】新加坡的晚晴园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仅让前来这里参观的游客感悟到孙中山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也让人们铭记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