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2日星期五

又一辛卯年





又一 辛 卯 年
-- 柯 木 林 --

  2011年2月3日 (星期四),辛卯年正月初一是华人传统的春节, 又叫农历 (阴历)年, 俗称 “过年”。春节是华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 : 贴春联、贴年画、贴 “福” 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华人是以天干地支纪年,六十年为一甲子。2011年岁次辛卯,十二生肖属兔,故今年亦为兔年。此前两个甲子  , 即一百二十年的辛卯年,大清光绪十七年正月初一,公元1891年2月9日  (星期一),也是春节,较之今年的春节,一百二十年来只差六天。
  那么  ,一百二十年前新加坡的春节又是怎样的一个情况 ?  答案要从《叻报》上找。我们知道,《叻报》于1881年12月创刊,1932年3月停刊,前后维持了52年的悠长岁月。换言之,《叻报》为我们保存了至少50年的新华社会生活样相,  弥足珍贵。
  翻阅1891年2月份《叻报》,从1891年2月9日至15日,即大年初一至初七,没有报纸出版,可能是因为春节假期的关系。初八 ( 2月16日) 开工, 照常出版。当天《叻报》版首有 <贺年小启> 及社评<开笔记>, “端书吉祥之语”。初九日, 即1891年2月17日  (星期 二), 《叻报》发表题为〈叻地新年市景记〉的社评, 描述当年过节情况。这篇文章很有史料价值,十分有趣, 茲全文照录如下 (标点符号与段落为笔者所设置):
  叻地虽遥居海外, 一切习俗与中国略有不同。然近来华人到叻者日益有增,故其风气俨与中原相近。至于新年佳节向为华人所最重,故其庆闹之举,实与中国无殊。每至腊底将残,则家家均市年物、扫舍宇、陈花菓、换桃符,气象为之一新,铺陈亦復尽美!稍可藉手者,无不鲜衣华服,出而贺岁。逢人拱揖, 礼让彬彬。说者谓此王化之所临,有不期然而然, 非可以倖而致者也。
  惟本年叻中市景则与往年有所不同有者。闻之故老,相谈叻地于二十年前,风气未开, 人民獉朴,固无所谓礼仪酬酢。平日惯作不衫不履,即逢新岁亦皆如是。间有衣鲜衣者,即为美绝,固无所谓长衣也。自前六七年以来,华海文人南来日盛,于是风 气遂为一变。平日道途之上亦常有履襪,整洁俨然有内地之风。迨及新年,则无不冠履崭然,且有具衣冠而出门贺岁者。此外,则无不衣。是衣曳纨扇,既而此风日 盛。即平日未尝衣此者,亦无不效而衣之。以至前年则此风已为最盛,乃不意至于今岁则又有不然。
  岁朔日驱车出门,则见道路穰穰大半,皆是短衿窄袖,闲有仍衣长衣,摇曳道左者,已 復不能数见。亚岁日则长衣更少,三四日后竟觉杳然。难索即间或遇之,亦且知曙。后疎星寂然无侣战。而即其本人,自顾亦似矫同立异,去而不敢用之矣!是岂旅 叻之人均能归真返朴,崇俭绌华耶!抑市而之景况,大不如前,故致无心装节耶?
  又按每年岁首,则有雛姬艳婢,乘车而出。谒诸行店而献清歌一曲以贺新年。斯举也最 为盛行。当其最盛之时,此等马车以百余辆计,乃及今岁亦觉寥寥无几,竟日不逢一二,间或见之,亦觉寥寥,毫无兴趣!询诸知者,据云是举往年极佳,所获之利 亦丰。惟自去年则踵门献曲之人,多有失意而行,且有所获仍不足供费用者!人皆有鉴于此,故本年多不敢为之。是以卖曲之人,遂远不及昔年之盛也!甚即沿门讬 钵之辈,亦觉远不如前!
  常年岁除之夜,即有陈各种戏酬于门,以求佈施者。本年此事亦殊冷淡,惟有吉灵等籍之乞丐,则较往岁为多。噫!是何故哉?大抵亦缘叻地,近来生理,远不如前故,致如斯之冷落耳!因按去年,本坡生理虽无大倒, 然已逊于昔年甚远。目其大局而观之,则如甘密胡椒等,皆多跌价。而各埠所出之锡,亦觉大逊。
  昔年夫南洋各埠之生理,向以锡及甘椒两项为大宗,今此各货均觉失色异常。则各行生 理,亦必因而冷淡。加以银行不轻贷欵,而诸齐智人亦多有自顾不遑之势,以致叻地银根一时短绌。银根既绌,则营生者遂必动辙皆艰。而所以未至倒闭纷纷者,缘 国家创设报穷司以来,所立章程,最周日密,故诸人不敢轻于尝试,勉强支持。然究诸其中隐情,竊恐折阅者较诸获利者为尤众也。噫!嘻! 叻地之商途如是又何?怪乎年市之日形冷淡也!乎书毕,不禁为之三叹!
  这篇文章清楚告诉我们 : 新年佳节为新加坡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百年前办年货、 贴春联、穿新衣,“出而贺岁”  已是习俗。由於当年文人 “南来日盛” , 故使原本 “风气未开,人民獉朴” 的叻地, 风气为之一变。
  不过, 从1891年过年景象看,这年新加坡的经济并不大好。这反映在 “雛姬艳婢” 乘马车到行店献唱, 以贺新年者,  “寥寥无几”。 “各种戏酬, 亦殊冷淡”, “吉灵等籍之乞丐” (印度乞丐) 较往年为多, 市民 “无心装节”。“噫!是何故哉?”

  〈叻地新年市景记〉分析了当年经济不景气的缘由,主要是因“甘密胡椒等,皆多跌价。而各埠所出之锡,亦觉大逊”, 同时由於  “银根短绌”,国家所立章程,管理严格所致!
  一百二十年后的新加坡经济快速腾飞。2010年经济增长为15%, 今年预估也有4%-6%的增长。今天新加坡已是多元化的国际都会, 较之百年前只靠种植 “甘密胡椒 ”及锡矿出口的单元经济,不可同日而语! 
  除过年市景外, 我们再看看1891年的辛卯年,还有哪些重要历史事件。<中新两国交往大事记>一文, 列举从公元三世纪 至 1950年中新两地交往情况。此文收录在柯木林所著《石叻史记》一书 ( 新加坡青年书局出版, 2007年8月 ) 中。在1891年条下记载着 (页339) :
  ■ 1891年7月
  左秉隆离开新加坡前往香港任领事
  ■ 1891年8月
  清朝政府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准薛福成的建议,将中国驻新加坡领事馆升格为总领事馆,领事升为总领事,兼辖槟榔屿、马六甲、海门等处
  ■ 1891年11月1日
  黄遵宪自伦敦莅新,成为中国驻新加坡第一任总领事
  左秉隆是中国驻新加坡首任领事官。他在1891年十年任期滿后, 由晚清著名外交家黄遵宪接任。1891年也是中国驻新加坡领事馆升格为总领事馆,领事升为总领事的一年。当年新加坡总领事馆亦兼辖槟榔屿、马六甲等处。
  在晚清海外笔记中, 新加坡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被誉为“南洋第一埠头”。新加坡也是中国在海外设置领事的第一个地方。1891年驻新领事馆的升格, 显示了当年清朝政府对新加坡的重视。
  然而, 历史就是如此弄人 ! 1990年10月,新中才有正式外交关系,为亚细亚国家中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去年9月, 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为纪念新中建交20年, 特地开办<石叻坡旧忆>课程,以 “新加坡本位”为出发点,重点讲述新中关係渊源流长, 两地交往何止仅仅20年的史实。此课程于今年1月再度开课, 从反应上来看,不少人对新中建交的历史, 颇感兴趣。
  前些时日,孔子学院院长许福吉博士 ,他也是怡和轩喉舌报《怡和世纪》总编辑,邀请笔者为《怡和世纪》撰文。适逢笔者主讲<石叻坡旧忆>课程, 故而灵机一动, 值此岁聿云暮,一元复始 之际,   遙想百年前新加坡过年市景及相关历史, 不禁以十分愉快的心情答应下来 ,特作此文,  供历史爱好者参考 !


(本文摘要刊载于《怡和世纪》,怡和轩会刊第13期,2011年2月,页36-37)



《联合早报》- 华人新年还是农历新年?英译引争议 学者:两种英译皆可用无须过度解读 (2023-01-26)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30126-1356491

  “农历新年”的英译近来在世界各地引起争议,一些机构因将这个节日称为Lunar New Year(直译为农历新年)而不是Chinese New Year(直译为华人新年),引来一些人的批评。
  “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这两种对农历新年的译名在新加坡已沿用多年,也各有不同含义。
  学者认为无论使用哪种译法,都不应过度解读它的民族代表性,而更应注重包容和相互尊重。
  “农历新年”的英译近来在世界各地引起争议,一些机构因将这个节日称为Lunar New Year(直译为农历新年)而不是Chinese New Year(直译为华人新年),引来一些人的批评。
  新跃社科大学翻译及传译课程主任许芸副教授受访时说,中国以外的地区向来把春节译为Chinese New Year,指“农历新年开始、穿红色衣着、吃年糕、放鞭炮”的文化现象,这个翻译多年来也没有问题。
  但随着中国崛起并开始输出软实力,中国也开始出现把农历新年称为“中国年”的说法。

新加坡没有四季 “农历新年”较符合情况
  “新加坡没有四季之分,‘春节’的说法较不常见,把春节称作‘农历新年’比较符合新加坡的地理情况。用Chinese New Year也没有错,因为我们庆祝的是华族文化。这里的‘Chinese’可以说成是华族、华人,也可以是中国,看用的人怎么解释。”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说,部分群体对农历新年译法的主张,是中国民族主义演化的某种象征,并且在过程中把“国家”和“文化”的概念混淆,认为“须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自我认知”,或“对某些文化形式有一定的占有欲,要求或强迫别人接受他的文化表达”。
  至于“Lunar New Year”,许芸指出,这是比较广泛的用法,能包含越南、韩国等国的新年习俗。这个用词也在新加坡使用了多年。
  “这两个词都用得很广泛。‘Chinese New Year’,大家习以为常了。如果为了避免被过分解读而改用‘Lunar New Year’,也无可厚非。但我们不须要过度解读。新加坡是强调多元文化的国家,我们可以庆祝开斋节、圣诞节,同样也能庆祝‘Chinese New Year’。‘Chinese New Year’在新加坡指的只是华族文化的新年。”

南大新春活动展板 Lunar被涂改成Chinese
  南洋理工大学1月18日和19日举办新春活动,活动展板被涂鸦,原本的“Lunar”字眼改成“Chinese”。
  事后也有学生组织反映,校方要求学生组织必须使用“Lunar New Year”而非“Chinese New Year”。
  南大发言人答复媒体询问时说,校内有来自中国、韩国、越南等国的学生与职员,本着多元和包容的精神,学校多年来使用Lunar New Year一词。
  本地文史学者柯木林说,“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两个词可以通用。但他也认为,纵观本地和海外一连串的相关事件,译名之争“如果深究一层,放在国际大环境来看,是风起于青萍之末”。
  庄嘉颖说,新加坡是多元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应展现包容精神。
  “使用Chinese New Year没有问题,问题是你会不会要求或坚持别人跟你想的一样……包容是我们可以共存、互相尊重,互相尊重对新加坡来说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