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1日星期四

福建会馆

《联合早报》- 介绍本地150位闽籍人物贡献 福建会馆出版同乡名人录 《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 2012-06-11




早报网 - 介绍本地150位闽籍人物贡献 福建会馆出版同乡名人录 - 2012-06-11
http://www.zaobao.com.sg/sp/sp120611_016.shtml


  新加坡福建会馆寄望今年11月推出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号召来届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的承办城市能延续出版当地的《世界福建名人录》版本,成为一个有永久珍藏价值的丛书系列。
这本新书重点介绍了1819年至2012年6月逝世的150位本地闽籍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他们包括著名先驱陈金钟、陈笃生、陈嘉庚、林文庆医生和陈恭锡等。
  此外,较近代的知名人士如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开国元勋杜进才等的生平事迹也收录其中。
  最新加入名人录的是本月4日过世的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
  以这样的规模和形式集中收录籍贯名人的生平事迹,相信在新加坡是头一遭。
  配合“第七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11月首次在新加坡举行,福建会馆从两年多前便开始策划出版《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
  福建会馆非常看重这项工程,汇集了一批对本地历史有研究的学者和报人负责编委工作。前日,福建会馆为此书举行了媒体说明会。
  编委主任之一方百成指出,出版这本书有几层意义。除了向本地福建先辈致敬,另一个目的是想为新加坡的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他们希望《世界福建名人录》不会止于“新加坡篇”。
  方百成也是福建会馆副会长,他说:“我们希望以后每一届承办世界福建恳亲大会的国家或单位能够出版当地的福建名人录。如果能够做到这样的延续性,这就是一个开端。五十年、一百年后,世界的福建名人都会有一份珍贵的文字资料保存下来。”
  历史学者柯木林担任此书主编。他解释,编委会其实搜集到500多位知名闽籍人士的资料,但最终他们甄选了150名较具代表性的人物来做详细的传记。编 委团遴选的准则是历史人物贡献惠及新加坡社会;有特别事迹与特殊贡献;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的著名工商企业或基金创办人;历史性社团或组织首任或重要的主 席、会长;名字被用为街道或地名者;为有关社团或会馆推崇的人物;行业中的领袖人物。
  这部作品目前已完成95%以上,估计成书时将超过400页,5万多字。《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内容丰富,不仅有传记,还加入多篇附录,包括未列入书中的闽籍人物、祖宗18代辈分称谓、福建省概述等。
  编写和采集史料的工作虽然不易,但过程充满惊喜。另一名编委主任杜南发就透露,他们在过程中对闽籍人物有不少新发现。

对本地闽籍人物的新发现
  例如我国总统陈庆炎博士原来是新加坡华文教育创始人陈金声的外玄孙女之子,即第六代后人。此外,林福寿医生的妻子陈宗孟医生是新加坡福建帮开山鼻祖薛佛记的后人。还有,新加坡建国首任大法官黄宗仁的父亲是同盟会成员。
  为了避免挂一漏万,编委会从即日起把150位名人录的名单上载到福建会馆网站www.shhk.com.sg。这些名人的后裔可以在本月25日之前联系福建会馆要求阅读相关的篇章,以便修正或提出更多资料。
  至于《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的印刷数量,福建会馆还在斟酌。方百成说,来新加坡参加恳亲大会的外宾以及本地的嘉宾都会获得此书。
  会馆也会把书本赠送给图书馆和学校,之后才公开发售。他不排除将这部作品翻译成英文的可能性。
  第七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11月22日起一连举行四天。新书定于24日举行的晚宴上发布,陈庆炎总统是晚宴嘉宾。


新明日报》- 福建名人传记10月将问世 - 2012-06-09


The Sunday Times - New book features famous Hokkiens - 2012-06-10





联合晚报》- 总统陈庆谈博士先贤陈金声第六代外玄孙 - 2012-06-10






南洋网 - 狮城福建名人 华教创始者 陈庆炎是陈金声外玄孙
http://www.nanyang.com/node/453244?tid=461


(新加坡11日讯)新加坡总统陈庆炎博士,原来是新加坡先贤陈金声的第六代外玄孙。
新加坡福建会馆正筹备出版《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陈金声是狮城福建名人,在编辑过程中有了以上的发现。
  根据编委的研究显示,陈庆炎博士的祖母陈顺娘嫁给林建明,生下陈庆炎的母亲林娘瑞。
  林娘瑞是陈金声的第五代外玄孙女,她嫁给陈成辉,陈庆炎则是陈金声的第六代外玄孙。
  陈金声(1806年到1864年)是新加坡华文教育创始者,为华文学塾崇文阁以及萃英书院的主要捐款兼创办人。陈金声的儿子陈明水(1828年到1884年)和孙子陈若锦(1859年到1917年),秉承先志,致力教育事业。

捐巨资建自来水库
  陈金声的另一贡献是捐巨资促殖民地政府兴建自来水库,改善居民供水问题。

  《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配合将于今年11月在我国举办的第7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出版,陈庆炎将受邀在大会晚宴上主持发布仪式。
  这本书刊收集的是近200年来在我国各个领域有成就和贡献的福建人,包括教育家陈嘉庚、慈善家李光前、佛教界领袖宏船法师以及前总统王鼎昌和黄金辉。

收集150狮城福建名人故事
  《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收集150名新加坡福建名人的故事,当中不乏成功的福建籍女士。
  建国总理李光耀夫人柯玉芝(1920年到2010年),是杰出律师,也是新加坡福建籍贯中一名成功女士。
  女探险家兼飞行员林鹏侠(1906年出生,逝世年分不祥),1930年代在中国西北考察的事迹,也列在这本书里。
  书中也记载社会福利妇女工作者杨喜娘(1885年到1951年),以及新加坡华人妇女协会首任会长陈德娘(1877年到1978年)。
  这本书由福建会馆副会长方百成和文化组副主任杜南发担任编务主任,历史学者柯木林担任主编,成员由新闻界、文教界权威和资深人士组成。
  福建会馆将把150名人物的名字上载到会馆网站www.shhk.com.sg,供公众参阅。
  方百成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和这些人物的后代,能在6月25日前向会馆提供新的资料与指正,以丰富书本内容。

新加坡首本传记
  将出版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不但是世界首创,也是新加坡第一本类似传记。
  主编柯木林说:“新书收集这么多人物,而且同属一个籍贯,这都是头一遭。”
  编务主任杜南发希望来届的恳亲大会主办国,也能出版他们国家的《世界福建名人录》版本,延续下去。
  书刊的编辑委员会自2年多前开始工作,到这个月最后完成150名人物的选定工作。
  这本书刊将赠送给出席恳亲大会的外宾,也将送给书中人物的后代、本地各图书馆和学校等,然后才公开发售,出版数量和售价未定。


澳奇网 - 介绍本地150位闽籍人物贡献 福建会馆出版同乡名人录
http://www.myactimes.com/actimes/plus/view.php?aid=404572


  《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的编委会包括编委主任方百成(右一)、杜南发(右四)、主编柯木林(右二)、副主编张清江(右三)、委员陈建存(左一)、林福源(左四)、梁秉赋博士(左三)。左二为本次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宣传组副主任蔡添荣医生。(李白娟摄)

团缘
  编委主任之一方百成指出,出版这本书有几层意义,除了向本地福建先辈致敬,另一个目的是想为新加坡的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希望《世界福建名人录》不会止于“新加坡篇”。
  新加坡福建会馆寄望今年11月推出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号召来届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的承办城市能延续出版当地的《世界福建名人录》版本,成为一个有永久珍藏价值的丛书系列。
  这本新书重点介绍了1819年至2012年6月逝世的150位本地闽籍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他们包括著名先驱陈金钟、陈笃生、陈嘉庚、林文庆医生和陈恭锡等。
  此外,较近代的知名人士如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开国元勋杜进才等的生平事迹也收录其中。
  最新加入名人录的是本月4日过世的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
  以这样的规模和形式集中收录籍贯名人的生平事迹,相信在新加坡是头一遭。
  配合“第七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11月首次在新加坡举行,福建会馆从两年多前便开始策划出版《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
  福建会馆非常看重这项工程,汇集了一批对本地历史有研究的学者和报人负责编委工作。前日,福建会馆为此书举行了媒体说明会。
  编委主任之一方百成指出,出版这本书有几层意义。除了向本地福建先辈致敬,另一个目的是想为新加坡的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他们希望《世界福建名人录》不会止于“新加坡篇”。
  方百成也是福建会馆副会长,他说:“我们希望以后每一届承办世界福建恳亲大会的国家或单位能够出版当地的福建名人录。如果能够做到这样的延续性,这就是一个开端。五十年、一百年后,世界的福建名人都会有一份珍贵的文字资料保存下来。”
  历史学者柯木林担任此书主编。他解释,编委会其实搜集到500多位知名闽籍人士的资料,但最终他们甄选了150名较具代表性的人物来做详细的传记。编 委团遴选的准则是历史人物贡献惠及新加坡社会;有特别事迹与特殊贡献;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的著名工商企业或基金创办人;历史性社团或组织首任或重要的主 席、会长;名字被用为街道或地名者;为有关社团或会馆推崇的人物;行业中的领袖人物。
  这部作品目前已完成95%以上,估计成书时将超过400页,5万多字。《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内容丰富,不仅有传记,还加入多篇附录,包括未列入书中的闽籍人物、祖宗18代辈分称谓、福建省概述等。
  编写和采集史料的工作虽然不易,但过程充满惊喜。另一名编委主任杜南发就透露,他们在过程中对闽籍人物有不少新发现。

对本地闽籍人物的新发现
  例如新加坡总统陈庆炎博士原来是新加坡华文教育创始人陈金声的外玄孙女之子,即第六代后人。此外,林福寿医生的妻子陈宗孟医生是新加坡福建帮开山鼻祖薛佛记的后人。还有,新加坡建国首任大法官黄宗仁的父亲是同盟会成员。
  为了避免挂一漏万,编委会从即日起把150位名人录的名单上载到福建会馆网站www.shhk.com.sg。这些名人的后裔可以在本月25日之前联系福建会馆要求阅读相关的篇章,以便修正或提出更多资料。
  至于《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的印刷数量,福建会馆还在斟酌。方百成说,来新加坡参加恳亲大会的外宾以及本地的嘉宾都会获得此书。
  会馆也会把书本赠送给图书馆和学校,之后才公开发售。他不排除将这部作品翻译成英文的可能性。
  第七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11月22日起一连举行四天。新书定于24日举行的晚宴上发布,陈庆炎总统是晚宴嘉宾。


中国新闻网 - 新加坡福建会馆将出书介绍150位闽籍人物贡献
http://www.chinanews.com/hr/2012/06-11/3953141.shtml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福建会馆寄望今年11月推出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号召来届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的承办城市能延续出版当地的《世界福建名人录》版本,成为一个有永久珍藏价值的丛书系列。

  这本新书重点介绍了1819年至2012年6月逝世的150位新加坡本地闽籍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他们包括著名先驱陈金钟、陈笃生、陈嘉庚、林文庆医生和陈恭锡等。

  此外,较近代的知名人士如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开国元勋杜进才等的生平事迹也收录其中。

  最新加入名人录的是本月4日过世的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

  以这样的规模和形式集中收录籍贯名人的生平事迹,相信在新加坡是头一遭。(陈能端)



星洲日报》- 福建會館籌備《名人錄》發現‧新加坡總統陳慶炎是陳金聲外玄孫
http://www.sinchew.com.my/node/250272?tid=2



(新加坡10日訊)新加坡總統陳慶炎博士,原來是新加坡先賢陳金聲的第六代外玄孫!

新加坡福建會館正籌備出版《世界福建名人錄-新加坡篇》,陳金聲是新加坡福建名人,在編輯過程中有了以上的發現。

根據編委的研究顯示,陳慶炎博士的祖母陳順娘嫁給林建明,生下陳慶炎的母親林娘瑞。林娘瑞是陳金聲的第五代外玄孫女,她嫁給陳成輝,陳慶炎則是陳金聲的第六代外玄孫。

陳金聲是華教創始者

陳金聲(1806年到1864年)是新加坡華文教育創始者,為華文學塾崇文閣以及萃英書院的主要捐款兼創辦人。陳金聲的兒子陳明水(1828年到1884年)和孫子陳若錦(1859年到1917年),秉承先志,致力教育事業。

陳金聲的另一貢獻是捐巨資促殖民地政府興建自來水庫,改善居民供水問題。

《世界福建名人錄-新加坡篇》配合將於今年11月在新加坡舉辦的第7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出版,陳慶炎總統將受邀在大會晚宴上主持發佈儀式。

這本書刊收集的是近200年來在新加坡各個領域有成就和貢獻的福建人,包括教育家陳嘉庚、慈善家李光前、佛教界領袖宏船法師以及前總統王鼎昌和黃金輝。

這本書由福建會館副會長方百成和文化組副主任杜南發擔任編務主任,歷史學者柯木林擔任主編,成員由新聞界、文教界權威和資深人士組成。

福建會館將把150名人物的名字上載到會館網站http://www.shhk.com.sg,供公眾參閱。

(星洲日報/國際)


网易新闻 - 新加坡福建会馆将出书介绍150位闽籍人物贡献
http://news.163.com/12/0611/11/83NCHQLK00014JB6.html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福建会馆寄望今年11月推出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号召来届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的承办城市能延续出版当地的《世界福建名人录》版本,成为一个有永久珍藏价值的丛书系列。

这本新书重点介绍了1819年至2012年6月逝世的150位新加坡本地闽籍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他们包括著名先驱陈金钟、陈笃生、陈嘉庚、林文庆医生和陈恭锡等。

此外,较近代的知名人士如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开国元勋杜进才等的生平事迹也收录其中。

最新加入名人录的是本月4日过世的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

以这样的规模和形式集中收录籍贯名人的生平事迹,相信在新加坡是头一遭。(陈能端)



环球网 - 新加坡福建会馆将出书介绍150位闽籍人物贡献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2-06/2806475.html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福建会馆寄望今年11月推出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号召来届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的承办城市能延续出版当地的《世界福建名人录》版本,成为一个有永久珍藏价值的丛书系列。

  这本新书重点介绍了1819年至2012年6月逝世的150位新加坡本地闽籍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他们包括著名先驱陈金钟、陈笃生、陈嘉庚、林文庆医生和陈恭锡等。

  此外,较近代的知名人士如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开国元勋杜进才等的生平事迹也收录其中。

  最新加入名人录的是本月4日过世的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

  以这样的规模和形式集中收录籍贯名人的生平事迹,相信在新加坡是头一遭。(陈能端)

  (来源:中新网)



新加坡福建会馆 - 《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
http://shhk.com.sg/PDF/2012/notice_for_publication.pdf



“Prominent Figures of the World Fujian Communities:
The Singapore Chapter”
《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

To commemorate the 7th World Fujian Convention to be held in Singapore from 23 to 25 Nov 2012, the Singapore Hokkien Huay Kuay (SHHK) will publish a book entitled “Prominent Figures of the World Fujian Communities:The Singapore Chapter”《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

The publication recounts the lives of some 150 Hokkien Singaporeans and records their achievements and contributions to Singapore over the past 200 years. It will be launched in November this year.

Through this notice, the Editorial Committee would like to seek feedback from descendents of the 150 Hokkien Singaporeans featured and the public with regard to the accuracy of each write-up.

The proposed list of 150 prominent Fujian figures of Singapore for consideration to include in the publication “Prominent Figures of the World Fujian Communities:The Singapore Chapter” is attached below. The Editorial Committee reserves the right to decide and select the final Fujian figures to be included in the Publication.

序号    人物    英文姓名 (汉语拼音)
 1    丁马成    Teng Mah Seng
 2    广洽法师    Venerable Kong Hiap
 3    王三龙    Ong Sam Leong
 4    王万源    Ong Ban Guan
 5    王丙丁    Ong Piah Teng
 6    王修德    Ong Siew Teck
 7    王鼎昌    Ong Teng Cheong
 8    白清泉    Pek Cheng Chuan
 9    刘仁心    Low Ing Sing
10    刘木荣    Low Bock Eng
11    刘  抗    Liu Kang
12    刘金榜    Low Kim Pong
13    吕德火    (Lu De Huo)
14    孙炳炎    Soon Peng Yam
15    孙崇瑜    Sng Choon Yee
16    许木泰    Koh Bock Thye
17    许镇国    Koh Tin Kok
18    庄为麟    Chong Wee Ling
19    庄竹林    Chuang Chu Lin
20    庄希泉    Chuang Si Tsuan
21    庄惠泉    Chuang Hui Tsuan
22    陈人浩    Tan Jen Hao
23    陈六使    Tan Lark Sye
24    陈文德    Tan Boon Teik
25    陈永裕    Tan Eng Joo
26    陈光别    Tan Kong Piat
27    陈齐贤    Tan Chay Yan
28    陈延谦    Tan Ean Khiam
29    陈明水    Tan Beng Swee
30    陈金声    Tan Kim Seng
31    陈金钟    Tan Kim Ching
32    陈武烈    Tan Boo Liat
33    陈育崧    Tan Yeok Seong
34    陈若锦    Tan Jiak Kim
35    陈笃山    Tan Tock San
36    陈笃生    Tan Tock Seng
37    陈  泰    Tan Tye
38    陈振传    Tan Chin Tuan
39    陈振亚    Tan Chen Ya
40    陈恭喜    Tan Kiong Hee
41    陈恭锡    Tan Keong Saik
42    陈楚楠    Tan Chor Nam
43    陈嘉庚    Tan Kah Kee
44    陈德娘    Tan Teck Neo
45    陈耀如    (Chen Yau Ru)
46    连士升    Lien Shih Sheng
47    吴水阁    Goh Tjoei Kok
48    吴庆瑞    Goh Keng Swee
49    吴再兴    Goh Chye Hin
50    吴在炎    Wu Tsai Yen
51    吴寿珍    Goh Siew Tin
52    吴得先    (Wu De Xian)
53    吴瑞甫    (Wu Rui Pu )
54    李光前    Lee Kong Chian
55    李金龙    Lee Kim Leong
56    李金塔    Lee Kim Tah
57    李俊承    Lee Choon Seng
58    李振殿    Lee Chin Tian
59    李浚源    Lee Choon Guan
60    李清渊    Lee Cheng Yan
61    杜进才    Toh Chin Chye
62    苏孝先    Soh Hou Sien
63    宋旺相    Song Ong Siang
64    何思明    Ho See Beng
65    何葆仁    Ho Pao Jin
66    邱继藩    Khoo Kay Puan
67    邱菽园    Khoo Seok Wan
68    邱新民    Chiu Hsin Min
69    邱德拔    Khoo Teck Puat
70    宏船法师    Venerable Hong Choon
71    杨喜娘    Helen Yeo Hee Neo
72    周子敬    Chew Choo Keng
73    周文礼    Chew Boon Lay
74    周献瑞    Chew Hean Swee
75    郑子瑜    Cheng Tsu-yu
76    郑古悦    Tay Koh Yat
77    林文庆    Lim Boon Keng
78    林日顺    Lim Djit Sun
79    林  汉    Lim Han
80    林庆年    Lim Keng Lian
81    林有福    Lim Yew Hock
82    林我铃    Lin Wo Ling
83    林学大    Lim Hak Tai
84    林金山    Lim Kim San
85    林金殿    Lim Kim Tian
86    林和坂    Lim Ho Puah
87    林秉祥    Lim Peng Siang
88    林秉懋    Lim Peng Mau
89    林荫华    Linn In Hua
90    林拱河    Lim Kong Hoe
91    林树彦    Lim Shu Yan
92    林  晨    Lin Chen
93    林推迁    Lim Chwee Chian
94    林清祥    Lim Chin Siong
95    林谋盛    Lim Bo Seng
96    林福寿    Lim Hock Siew
97    林源河    Lim Guan Hoe
98    林鹏侠    Lim Pen-xia
99    林德根    Lim Teck Kin
100    胡文虎    Aw Boon Haw
101    胡少炎    Oh Siow Yam
102    胡  好    Aw Hoe
103    胡载坤    Hu Tsai Kuen
104    胡  蛟    Aw Kow
105    柯玉芝    Kwa Geok Choo
106    柯进来    Kuah Jin Lai
107    侯西反    Hau Say Huan
108    施学艺    See Hak Gei
109    施祖贤    Shi Zu Xian
110    钟泗宾    Cheong Soo Pieng
111    洪恭兰    Ang Keong Lan
112    高云览    Kao Yun Lan
113    高参法师    Venerable Koh Sam
114    高维廉    Kao Wei Lian
115    高德根    Ko Teck Kin
116    高德祥    Ko Teck Siang
117    郭可培    Kwok Koh Boey
118    郭可模    Guok Koh Muo
119    郭芳枫    Kwek Hong Png
120    郭珊瑚    Kwek Soan Loh
121    徐清水    Chee Cheng Swee
122    黄永祺    Ng Eng Kee
123    黄廷方    Ng Teng Fong
124    黄庆昌    Wee Kheng Chiang
125    黄仲涵    Oei Tiong Ham
126    黄宗仁    Wee Chong Jin
127    黄金辉    Wee Kim Wee
128    黄奕欢    Ng Aik Huan
129    黄笃修    Wong Tok Sau
130    黄桂楠    Ng Quee Lam
131    黄曼士    Huang Mun Se
132    黄望青    Wee Mon Cheng
133    梁  宙    Neo Tiew
134    章芳琳    Cheang Hong Lim
135    常凯法师    Venerable Siong Khye
136    康振福    Kheng Chin Hock
137    傅无闷    Fu Wu Men
138    曾心影    Chan Sim Ying
139    谢松山    Sie Song Shan
140    谢荣西    Chia Eng Say
141    蔡多华    Chua Toh Wah
142    蔡金钟    Chua Kim Cheng
143    颜永成    Gan Eng Seng
144    颜世芳    Gan Say Hong
145    潘  受    Pan Shou
146    薛中华    See Tiong Wah
147    薛永黍    Sy Ong Sway
148    薛有礼    See Ewe Lay
149    薛有福    See Ewe Hock
150    薛佛记    Si Hoo Keh

Please contact us before 25 June 2012:
Singapore Hokkien Huay Kuay
137,Telok Ayer Street #08-01 Singapore (068602)
Tel  : 6222 8212
Fax  : 6225 7303
Email  :  admin@shhk.com.sg


Sina 新闻中心 - 新加坡福建会馆将出书介绍150位闽籍人物贡献
http://news.sina.com.cn/c/2012-06-11/102224572296.shtml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福建会馆寄望今年11月推出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号召来届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的承办城市能延续出版当地的《世界福建名人录》版本,成为一个有永久珍藏价值的丛书系列。
  这本新书重点介绍了1819年至2012年6月逝世的150位新加坡本地闽籍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他们包括著名先驱陈金钟、陈笃生、陈嘉庚、林文庆医生和陈恭锡等。
  此外,较近代的知名人士如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开国元勋杜进才等的生平事迹也收录其中。
  最新加入名人录的是本月4日过世的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
  以这样的规模和形式集中收录籍贯名人的生平事迹,相信在新加坡是头一遭。(陈能端)


搜狐 - 新加坡福建会馆将出书介绍150位闽籍人物贡献
http://roll.sohu.com/20120611/n345284839.shtml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福建会馆寄望今年11月推出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号召来届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的承办城市能延续出版当地的《世界福建名人录》版本,成为一个有永久珍藏价值的丛书系列。
  这本新书重点介绍了1819年至2012年6月逝世的150位新加坡本地闽籍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他们包括著名先驱陈金钟、陈笃生、陈嘉庚、林文庆医生和陈恭锡等。
  此外,较近代的知名人士如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开国元勋杜进才等的生平事迹也收录其中。
  最新加入名人录的是本月4日过世的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
  以这样的规模和形式集中收录籍贯名人的生平事迹,相信在新加坡是头一遭。(陈能端)
  作者:陈能端


和讯新闻 - 新加坡福建会馆将出书介绍150位闽籍人物贡献
http://news.hexun.com/2012-06-11/142325082.html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福建会馆寄望今年11月推出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号召来届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的承办城市能延续出版当地的《世界福建名人录》版本,成为一个有永久珍藏价值的丛书系列。
  这本新书重点介绍了1819年至2012年6月逝世的150位新加坡本地闽籍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他们包括著名先驱陈金钟、陈笃生、陈嘉庚、林文庆医生和陈恭锡等。
  此外,较近代的知名人士如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开国元勋杜进才等的生平事迹也收录其中。
  最新加入名人录的是本月4日过世的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
  以这样的规模和形式集中收录籍贯名人的生平事迹,相信在新加坡是头一遭。(陈能端)


凤凰网 - 新加坡福建会馆将出书介绍150位闽籍人物贡献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6/11/15202084_0.shtml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福建会馆寄望今年11月推出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号召来届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的承办城市能延续出版当地的《世界福建名人录》版本,成为一个有永久珍藏价值的丛书系列。
  这本新书重点介绍了1819年至2012年6月逝世的150位新加坡本地闽籍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他们包括著名先驱陈金钟、陈笃生、陈嘉庚、林文庆医生和陈恭锡等。
  此外,较近代的知名人士如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开国元勋杜进才等的生平事迹也收录其中。
  最新加入名人录的是本月4日过世的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
  以这样的规模和形式集中收录籍贯名人的生平事迹,相信在新加坡是头一遭。(陈能端)
【编辑:王海波】


ChinaDaily - 新加坡福建会馆将出书介绍150位闽籍人物贡献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pl/zggc/2012-06-11/content_6150557.html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福建会馆寄望今年11月推出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号召来届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的承办城市能延续出版当地的《世界福建名人录》版本,成为一个有永久珍藏价值的丛书系列。
  这本新书重点介绍了1819年至2012年6月逝世的150位新加坡本地闽籍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他们包括著名先驱陈金钟、陈笃生、陈嘉庚、林文庆医生和陈恭锡等。
  此外,较近代的知名人士如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开国元勋杜进才等的生平事迹也收录其中。
  最新加入名人录的是本月4日过世的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
  以这样的规模和形式集中收录籍贯名人的生平事迹,相信在新加坡是头一遭。(陈能端)
来源:中新网


中国网 - 新加坡福建会馆将出书介绍150位闽籍人物贡献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2-06/11/content_14619828.htm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福建会馆寄望今年11月推出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号召来届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的承办城市能延续出版当地的《世界福建名人录》版本,成为一个有永久珍藏价值的丛书系列。
  这本新书重点介绍了1819年至2012年6月逝世的150位新加坡本地闽籍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他们包括著名先驱陈金钟、陈笃生、陈嘉庚、林文庆医生和陈恭锡等。
  此外,较近代的知名人士如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开国元勋杜进才等的生平事迹也收录其中。
  最新加入名人录的是本月4日过世的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
  以这样的规模和形式集中收录籍贯名人的生平事迹,相信在新加坡是头一遭。(陈能端)
  (来源:中新网)


新民晚报 - 新加坡福建会馆将出书介绍150位闽籍人物贡献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2/06/11/15100661.html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福建会馆寄望今年11月推出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号召来届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的承办城市能延续出版当地的《世界福建名人录》版本,成为一个有永久珍藏价值的丛书系列。
  这本新书重点介绍了1819年至2012年6月逝世的150位新加坡本地闽籍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他们包括著名先驱陈金钟、陈笃生、陈嘉庚、林文庆医生和陈恭锡等。
  此外,较近代的知名人士如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开国元勋杜进才等的生平事迹也收录其中。
  最新加入名人录的是本月4日过世的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
  以这样的规模和形式集中收录籍贯名人的生平事迹,相信在新加坡是头一遭。(陈能端)


重庆晨网 - 新加坡福建会馆将出书介绍150位闽籍人物贡献
http://www.cqcb.com/cbnews/gngjnews/2012-06-11/1038524.html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福建会馆寄望今年11月推出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号召来届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的承办城市能延续出版当地的《世界福建名人录》版本,成为一个有永久珍藏价值的丛书系列。
  这本新书重点介绍了1819年至2012年6月逝世的150位新加坡本地闽籍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他们包括著名先驱陈金钟、陈笃生、陈嘉庚、林文庆医生和陈恭锡等。
  此外,较近代的知名人士如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开国元勋杜进才等的生平事迹也收录其中。
  最新加入名人录的是本月4日过世的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
  以这样的规模和形式集中收录籍贯名人的生平事迹,相信在新加坡是头一遭。(陈能端)
  (来源:中新网)


中国新闻网 - 新加坡福建会馆将出书介绍150位闽籍人物贡献
http://www.chinanews.com/hr/2012/06-11/3953141.shtml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福建会馆寄望今年11月推出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号召来届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的承办城市能延续出版当地的《世界福建名人录》版本,成为一个有永久珍藏价值的丛书系列。
  这本新书重点介绍了1819年至2012年6月逝世的150位新加坡本地闽籍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他们包括著名先驱陈金钟、陈笃生、陈嘉庚、林文庆医生和陈恭锡等。
  此外,较近代的知名人士如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开国元勋杜进才等的生平事迹也收录其中。
  最新加入名人录的是本月4日过世的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
  以这样的规模和形式集中收录籍贯名人的生平事迹,相信在新加坡是头一遭。(陈能端)


有吧 - 介绍本地150位闽籍人物贡献福建会馆出版同乡名人录
http://news.have8.com/article/5175950.html

 团缘
  编委主任之一方百成指出,出版这本书有几层意义,除了向本地福建先辈致敬,另一个目的是想为新加坡的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希望《世界福建名人录》不会止于“新加坡篇”。
  新加坡福建会馆寄望今年11月推出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号召来届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的承办城市能延续出版当地的《世界福建名人录》版本,成为一个有永久珍藏价值的丛书系列。
  这本新书重点介绍了1819年至2012年6月逝世的150位本地闽籍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他们包括著名先驱陈金钟、陈笃生、陈嘉庚、林文庆医生和陈恭锡等。
  此外,较近代的知名人士如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开国元勋杜进才等的生平事迹也收录其中。
  最新加入名人录的是本月4日过世的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
  以这样的规模和形式集中收录籍贯名人的生平事迹,相信在新加坡是头一遭。
   配合“第七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11月首次在新加坡举行,福建会馆从两年多前便开始策划出版《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
  福建会馆非常看重这项工程,汇集了一批对本地历史有研究的学者和报人负责编委工作。前日,福建会馆为此书举行了媒体说明会。
  编委主任之一方百成指出,出版这本书有几层意义。除了向本地福建先辈致敬,另一个目的是想为新加坡的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他们希望《世界福建名人录》不会止于“新加坡篇”。
  方百成也是福建会馆副会长,他说:“我们希望以后每一届承办世界福建恳亲大会的国家或单位能够出版当地的福建名人录。如果能够做到这样的延续性,这就是一个开端。五十年、一百年后,世界的福建名人都会有一份珍贵的文字资料保存下来。”
  历史学者柯木林担任此书主编。他解释,编委会其实搜集到500多位知名闽籍人士的资料,但最终他们甄选了150名较具代表性的人物来做详细的传记。编 委团遴选的准则是历史人物贡献惠及新加坡社会;有特别事迹与特殊贡献;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的著名工商企业或基金创办人;历史性社团或组织首任或重要的主 席、会长;名字被用为街道或地名者;为有关社团或会馆推崇的人物;行业中的领袖人物。
  这部作品目前已完成95%以上,估计成书时将超过400页,5万多字。《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内容丰富,不仅有传记,还加入多篇附录,包括未列入书中的闽籍人物、祖宗18代辈分称谓、福建省概述等。
  编写和采集史料的工作虽然不易,但过程充满惊喜。另一名编委主任杜南发就透露,他们在过程中对闽籍人物有不少新发现。

对本地闽籍人物的新发现
  例如我国总统陈庆炎博士原来是新加坡华文教育创始人陈金声的外玄孙女之子,即第六代后人。此外,林福寿医生的妻子陈宗孟医生是新加坡福建帮开山鼻祖薛佛记的后人。还有,新加坡建国首任大法官黄宗仁的父亲是同盟会成员。
  为了避免挂一漏万,编委会从即日起把150位名人录的名单上载到福建会馆网站www.shhk.com.sg。这些名人的后裔可以在本月25日之前联系福建会馆要求阅读相关的篇章,以便修正或提出更多资料。
    至于《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的印刷数量,福建会馆还在斟酌。方百成说,来新加坡参加恳亲大会的外宾以及本地的嘉宾都会获得此书。
  会馆也会把书本赠送给图书馆和学校,之后才公开发售。他不排除将这部作品翻译成英文的可能性。
  第七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11月22日起一连举行四天。新书定于24日举行的晚宴上发布,陈庆炎总统是晚宴嘉宾。



《联合早报》- 先贤精神与公民教育 (2012-08-21)




早报网 - 先贤精神与公民教育 (2012-08-21)
http://www.zaobao.com.sg/yl/sl120821_001.shtml

   福建会馆属下的爱同学校几天前欢度一百周年校庆,福建会馆会长蔡天宝宣布,会馆将与学校合作,把福建先贤的故事融入学校的品格与公民教育中。
  蔡会长没有作更详细的说明,也许这还是处于一个构想阶段,这是个值得认真探讨的建议,如果能够落实也是我国公民教育的一个积极发展。
  最近这两三年来,新加坡似乎掀起了一阵重视历史的热潮,从“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的重新开放,中国辛亥革命100年庆祝活动,南侨机工一段可 歌可泣历史重新受到重视到埋葬不少先驱人物的武吉布朗的让位给发展计划所引起的争议,新加坡人已明显提高了对我国先驱人物的认同感。然而,要普及年轻一代 对我国历史人物的认识,还是有待各方面的进一步努力。这些努力应来自政府,也应来自民间。
  把先贤的事迹融入学校的公民或是品格教育内容之中,显然是适时之举。过去我们的学校教育对这方面有所忽略,当然是由于我们对新加坡人本身的历史的重视 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某些先贤人物的历史定位具有敏感性,当局要把先贤人物写进教科书难免有所顾忌,而宗乡会馆从乡缘的角度切入,传承同乡前辈的 开拓精神既是合情合理,也是责无旁贷的。
  新加坡的历史并不始于建国,打从19世纪开始,一些先驱人物便在推动新加坡后来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领域奠定基础,我国早期的华文教育跟成功的华族 商人是分不开的。就以福建人来说,陈嘉庚、陈六使、李光前,以及陈金声、陈笃生两大家族等等对华文教育的贡献,为新加坡的历史写下了重要一笔。
  福建会馆要以什么标准来把福建先贤写入属下学校的课本中,是个首先要考虑到的问题,而会馆注重先贤在华文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无可厚非。以先贤事迹教育 后人,目的应是在于发扬“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精神,对今日的讲求物质追求,以物质成就衡量个人成功的社会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福建会馆毅然挑起如此重 大的历史使命,社会人士应该是乐见其成,政府也应该在编写课本方面给予协助。
  新加坡福建会馆正在编写,将在今年11月底出版《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书中收罗了许多对新加坡作出巨大贡献的福建名人,这个努力值得赞赏,这本书将来也可作为其属下学校的辅助教材。
  除福建会馆之外,我国其他籍贯人士也不乏热心华文教育的先贤和模范人物,如广东籍贯的胡亚基;客家的胡文虎、胡文豹;海南籍贯的王绍经;潮州籍贯的佘 有进、佘连城等等,不同的会馆从各自籍贯的先贤人物入手,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和值得发扬的精神融入属下学校的公民课本,也是一桩美事。
  其实,不论是属于什么籍贯,先贤的贡献是惠及全体社会,他们并非某个籍贯人士的先贤而已,所以,各个会馆若是编定了具有历史和社会意义的公民教科书,也应该是可以让非会馆的学校采用。
  南洋理工大学在去年重开历史系,社会上对于历史的关心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热心人士推动下,南侨机工纪念碑虽是迟来,但也已在筹划中。新加坡人生 于斯,长于斯,对我国历史表现出空前的兴趣,并不只是出自一种怀旧的情怀,而是一种国家认同感的提升。以人为镜,以史为鉴,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对新加坡 过去走过的漫长道路更加珍惜,国人才不至于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



Straits Times - First Singapore Mayor 'died in 2008' (2012-11-22)





联合早报 - 文化传统的传承弘扬 2012-11-24




http://www.zaobao.com.sg/sp/sp121124_018.shtml



第七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特辑
由新加坡福建会馆主办,闽属会馆协办的福建文化节迈入第四届,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蓝海福建’文物展让人追随十九世纪从福建航行到东南亚的历史足迹;
音乐剧《神笔马良》重新演绎经典童话;
《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详细记载先人贡献;
世界闽商经济论坛提供交流平台;‘踩街’活动更是尽显民间艺术的魅力与精彩。
由新加坡福建会馆主办,闽属会馆协办的福建文化节,已成为展示新加坡传统和文化传承的品牌。今年配合第七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而举办的第四届福建文化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新加坡福建文化节首创于2006年,其宗旨是推广与保留新加坡道地的福建文化与传统,以本地年轻人为推广对象。长达九天的文化节活动包括丰富的福建美 食节、文化表演、书籍出版、文化讲座及历史文化展。历届的福建文化节总是吸引过万人参与,并获得社会发展、青年与体育部的鼎力支持。

“蓝海福建”了解航运历史
  “蓝海福建”文物大展是这次文化节的一个重点项目之一。主要展出19世纪从福建航行到东南亚的历史足迹,展出来自福建泉州、天福宫、福建会馆和本地的 收藏,共600件,最令人瞩目的是自发现以来首次公开展览的匾额:波靖南溟。匾额是清光绪帝御笔之宝,上雕金龙和鱼跃龙门,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还有宋元时 代的宗教雕刻,包括古代佛教、古代印度教、古代回教、古代基督教、古代明教的石刻。其他还有福建钱币,跟汇款一同运送的“侨批”、过番歌歌册等。这次展览 也是认识福建人发明的水运仪象台、福建船和郑和船的一个好机会。参观者还可从展出的福建陶瓷中,了解鲜为人知的“海上陶瓷之路”,对当时的宗教、贸易、文 化和东南亚华族瓷器的巨大影响以及遗留下来的痕迹。
  这次展览由新加坡福建会馆主办,滨海金沙综合度假胜地艺术科学博物馆与中国泉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办,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和泉州博物馆协办。展览昨天正式开幕,会在艺术科学博物馆一直展览到明年2月28日。
《神笔马良》重温经典童话
今年福建文化节,福建会馆也耗资20多万元,在滨海金沙大剧院呈献大型音乐童话剧《神笔马良》。
  《神笔马良》是文化艺术团花了一年多时间精心策划,并动员130名演员的庞大表演。
  《神笔马良》讲述一个善良的孩子马良,因缘际会被赐予一支神笔。凡用这支笔画出的任何东西都会成真,马良于是持笔与贪婪的财主对抗。此剧12年前在维 多利亚剧院首演,今年演出的不同之处,在于演员阵容从原本的80人增加到130人,包括首次与文化艺术团合作的福建会馆舞蹈团员们。
  为了让表演场面显得更壮观,导演王秀菊将在演出中动用一支需要10多名演员联手摆弄的“九节大龙”,以及其他23只“小龙”。剧情方面,也增添了新元 素如搞怪的“鬼影戏”、“丢石头”、“钻土洞”、“甘榜情”等,并穿插一首名为《马良是个好孩子》的自创福建歌曲,使剧情更富色彩。
  此外,文化艺术团也请来了专业人士为整个演出重新设计布景、灯光、音乐及音效,由本地知名音乐人Iskandar Ismail创作音乐,再由林海贤重新编曲配乐。舞蹈场面则分别由本地前全国武术冠军刘怡湘及文化艺术团资深舞蹈老师钟戌巳编舞和指导。
  《神笔马良》昨晚已演出一场,今天下午3点再公演一场,晚上场则招待外宾。门票分38、68、98元,可到SISTIC或滨海湾金沙售票处购票。
《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追忆先人
配合“第七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首次在新加坡举行,福建会馆从两年多前便开始策划出版《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
  这本新书重点介绍了1819年至2012年6月逝世的150位本地闽籍人物及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人物包括著名先驱陈金钟、陈笃生、陈嘉庚、林文庆医生和陈恭锡等。
  此外,较近代的知名人士如前总统黄金辉、王鼎昌、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开国元勋杜进才、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等的生平事迹也收录其中。
  历史学者柯木林担任此书主编。据知编委会其实搜集到500多位知名闽籍人士的资料,但最终他们甄选了150名较具代表性的人物来做详细的传记。编委团 遴选的准则是历史人物贡献惠及新加坡社会;有特别事迹与特殊贡献;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的著名工商企业或基金创办人;历史性社团或组织首任或重要的主席、会 长;名字被用为街道或地名者;为有关社团或会馆推崇的人物;行业中的领袖人物。
  《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内容丰富,不仅有传记,还加入多篇附录,包括未列入书中的闽籍人物、祖宗18代辈分称谓、福建省概述等。
  编委主任杜南发说,《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从史观角度出发,是一部史料性很强的书籍。
  新书发布会将在今晚的正式晚宴上,在滨海金沙举行。

经济论坛一窥经济走势
  今届的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还特别增设经济商业论坛项目。这场名为“亚太当前经济走势与企业布局”的世界闽商经济论坛,将为出席大会的闽商们提供交流平台,以期达到各国闽商之间的经济合作。
  论坛以时事为主题,讨论经济走势,并邀请第二代闽商或白手起家的年轻闽商为主讲嘉宾。他们是新加坡的张松声、马来西亚的拿督李耀祖、印度尼西亚的陈江和、台湾的许胜雄博士、中国大陆的丁志忠等。
  这项论坛定于明天(11月25日)上午9时在滨海金沙举行。

“踩街”活动举天同乐
  第七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将在明晚举行闭幕典礼及踩街,为大会划上深具文化内涵的完美句点。
  农历正月十五,是华人新年迎来的第一个月圆的夜晚。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元宵灯会和乐舞百戏的“踩街”活动,热闹非凡。
  据说,“踩街”文化诞生于距今13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最早是春节期间百姓自发性庆祝活动,寄寓着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
  19世纪福建人开始在新加坡落地生根,直落亚逸街成为福建人的聚集中心。新加坡福建会馆八层楼高的大厦也屹立在这条街上。具有172年历史的古庙天福宫,就坐落在会馆正对面,为踩街提供一个极富历史文化的背景,充分展现了新加坡独有的传统文化特色。
  2010年,新加坡福建会馆和天福宫第二次在元宵节举行盛大的“踩街”表演。一幕幕华族民间表演,如舞大旗、踩高跷、舞龙、杂耍,吸引了8000名民 众驻足围观,古老的直落亚逸街也沸腾起来了。福建会馆五所属校:南侨、光华、道南、爱同和崇福小学250多名小学生,不但参与表演,还和民众及游客一起感 受节日的气氛。
  明晚大家将能再度欣赏到充满活力的年轻国人所呈献的“踩街”表演。精彩的项目包括18节本地最长祥龙及最大的舞狮表演。之后为期三天的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将在会旗移交仪式后圆满落幕。



联合早报 - 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上 13福建商团签署友好合作协议书 福建会馆推出《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2012-11-26

 http://www.zaobao.com.sg/sp/sp121125_012.shtml

  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及内政部长张志贤说,签署友好合作协议书将能加强全球福建网络的联系,提供更多商机。
  来自世界各地的13个福建商团组织,昨天上午在“第七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上签署友好合作协议书。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及内政部长张志贤说,这将能加强全球福建网络的联系,提供更多商机。
新加坡福建会馆会长蔡天宝也说,这是本届大会一项重要收获,是大会走向实质性合作行动的重要一步。“大家今后将加强信息沟通,定期往来和互访,开展经贸交流与合作。”
  福建省副省长王蒙徽指出,目前分布在世界170个国家的福建人多达1200万,而居住在福建家乡的乡亲则有约3720万名。
  张志贤为恳亲大会主持开幕仪式时说,本地福建人多年来为国家贡献良多,陈嘉庚是其中一位先贤,在新马经商发达,积极回馈社会,在本地兴办华侨中学,在中国办厦门大学。陈笃生是另一位福建先贤,为创办陈笃生医院出了很多力,也协助兴建“天福宫”。
  他也提醒说,在目前这个可以自由迁移的时代,大家要牢牢地保留自己的文化和家乡的根,在新地方安家后也要为当地做出贡献。
蔡天宝致词时建议大会探讨成立“世界福建同乡联合秘书处”的可行性,秘书处将可作为联系彼此的中心,让各地福建同乡会能保持联络,推广合作。
  他希望全球福建乡贤能推陈出新、集思广益,共同建立一个“世界闽人”大格局,让年轻世代在面对世界文化冲击之际,依旧保留自身文化认同与骄傲。
  蔡天宝说,1994年开始的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旨在“增进情谊,扩大交流,加强合作,共谋发展”。过去18年,大会在“增进情谊,扩大交流”方面取得非凡成绩,主办方因此希望能在“加强合作,共谋发展”这部分取得新突破。

首次主办世界闽商经济论坛
  大会将首次主办“世界闽商经济论坛”,蔡天宝希望未来承办组织能继续主办类似论坛,形成独特的“世界闽商观点”。
  大会也首次主办“蓝海福建”文物大展,结合海内外福建文物,目的是让人们对福建文化的内涵与精神有更深层的认识,强化对福建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蔡天宝说,为了提升会馆文化事业,福建会馆明年将成立“福建会馆文化学院”,更大规模推广华族文化,履行会馆创会宗旨与使命。
  他说,福建会馆与时并进的历程,充分体现新旧传统的并存之道。“随着时代的变迁,类似宗乡会馆能够凝聚族群并充分发挥社会功能的团体已不多见,因此我们必须珍惜现有组织,以更积极和进取决心,让会馆精神持之以恒,发扬光大。”

13商团加强往来 及完善合作机制
  签署友好合作协议书的13个商团组织来自新加坡、澳门、福建、日本、泰国、香港、澳大利亚和东帝汶。
  合作协议的内容包括建立友好商会关系、加强往来、完善合作机制,协助组织企业参与合作方的贸易活动、进行市场考察、开展多边贸易交流。
  具体的作法包括组织商团和企业展开互访和商务活动,加深了解,另外也会通过网络加强信息沟通,分享资讯,为彼此提供经济贸易与投资信息。
  另外也会开展形式多样化、内涵深厚的文化交流,为从事传统文化的专才提供条件,以进行学习和互访。
  商团组织也会交换合作意见,不断总结经验,商讨推进合作的方式,努力在合作中取得新成效。
福建会馆与时并进的历程,充分体现新旧传统的并存之道。随着时代的变迁,类似宗乡会馆能够凝聚族群并充分发挥社会功能的团体已不多见,因此我们必须珍惜现有组织,以更积极和进取决心,让会馆精神持之以恒,发扬光大。
——福建会馆会长蔡天宝

http://www.zaobao.com.sg/sp/sp121125_013.shtml


  配合“第七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及“新加坡福建文化节”的举行,新加坡福建会馆出版《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总统陈庆炎博士昨晚在恳亲大会晚宴上为新书举行发布仪式。
  福建会馆会长蔡天宝希望各地乡亲能继续这项出版工作,一起把《世界福建名人录》打造成“世界福建文化的世纪工程”。他强调这是社会各界和年轻一代了解先辈贡献的很好切入点。

先辈教诲 仍启迪着后人
  陈庆炎总统是恳亲大会主宾。他在致词时指出,早期杰出华人如陈笃生、陈嘉庚等以兼济天下的精神帮助无数华人,堪称典范。这些先贤所体现的坚韧不拔、诚信待人、仁心博爱及回馈社会的宝贵精神,令人敬佩。
  他说,时至今日,这些先辈的领导风范和教诲继续启迪后人,福建会馆因此决定出版这本《世界福建名人录》,收录155位福建先贤的生平事迹,讲述他们在新加坡建国过程中,在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的贡献。
  他说,年轻一代可通过书中对先贤事迹和人格精神的描述,把此书视为修身指南。他希望新一代能从书中获得启发,延续先贤回馈社会的精神。
  时代不断发展,宗乡会馆所扮演的角色也不断扩大,早期会馆主要帮助远渡重洋的“新客”在异乡安顿下来,现在的会馆还扮演促进经贸发展的角色。总统希望会馆领导人延续先辈互助与合作精神,把丰富多姿的文化传承给下一代,也帮助新移民在新加坡安顿下来。
  总统也指出,本地会馆虽是基于地缘与血缘关系而成立的组织,他们帮助的对象却超越会馆乡亲,惠及整个社区。福建会馆和其他闽属会馆在兴办学校和教育机构、建设庙宇和医院、造福广大社群时也让不同族群受惠。

“山海文化”福建人精神
  蔡天宝也是恳亲大会筹委会的主席。他在晚宴上致词时说,高山和大海形成福建独特的“山海文化”,是福建人的典型性格与精神。
  他指出,新时代的到来让年轻一代的生活与观念面对重大冲击,这是大家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他认为教育与文化工作,是应付这波挑战的重要一环。
  正因如此,福建会馆除了继续管理中小学教育之外,决定开办新的文化学院。


Sunday Times - 4000 gather for Fujian convention 2012-11-25





第七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 暨 第四届新加坡福建文化节 特辑 - 新书发布仪式《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




《源》2013年第1期 - 李叶明:《世界福建名人录》的开篇之作





联合早报 - 配合90周年庆 黄氏总会将出版黄氏风云人物集 2014-01-20





《联合早报》- 南洋孔教会主办国际研讨会 学者认为林文庆有借鉴之处 (2015-01-25)



http://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150125-439105


  总理公署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陈振泉说,在新加坡庆祝建国50周年之际回顾这样一位先驱人物是很合时宜的。他说,当我们充分了解先贤的奋斗精神和永不言弃的执著后再放眼将来,对新加坡社会的未来发展将能起正面启示。
  多名新加坡、香港和中国学者,昨天聚在一起探讨本地先驱人物林文庆丰富、多元而又精彩的一生。学者们认为,这位贡献横跨多个领域的典型双文化人,至今依然有许多可借鉴学习之处。
  总理公署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陈振泉说,在新加坡庆祝建国50周年之际回顾这样一位先驱人物是很合时宜的。他说,当我们充分了解先贤的奋斗精神和永不言弃的执著后再放眼将来,对新加坡社会的未来发展将能起正面启示。
   他说,林文庆医生是家喻户晓的先驱人物,对新加坡的贡献非常大,横跨医学、教育、科学发展、社会福利等领域。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尽管结局可悲,不过重 要的是他留给新加坡人一股奋斗精神和创新动力。他在自己生活的年代做出许多划时代贡献,例如他成功试种树胶,推动新马两地经济,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
   由南洋孔教会主办的《生命如斯精彩­­--纪念林文庆先贤》国际研讨会,吸引了三四百人出席,当中包括学者、历史爱好者和学生。陈振泉说,一个国家歌舞 升平和繁华一段时日后,要年轻一代体验先辈的奋斗拼搏精神很不容易,但借助研讨会、讲座、展览等,多少能起正面教育作用。他强调,没有过去就没有今天,因 此一定要温故知新,还要饮水思源。
  林文庆生于1869年,死于1957年,是早期杰出的土生华人。对林文庆做过深入研究的本地学者李元瑾博士 指出,林文庆不仅跨越中西文化,也很珍惜自己的母语。他100年前就在推动儒学运动和华文华语。林文庆的远大目光,让他看到自己的族群如果能掌握好华语, 就有多一个天地,能到中国发展。他曾撰文写峇峇在中国开发中的角色。
  她说,像林文庆这样的双文化人,很早就在扮演沟通中西文化、沟通中英文两大社群,甚至充当新加坡与中国、新加坡与东南亚华社之间的桥梁。这种双重文化优势,不仅让他的眼界比别人开阔,能做的事比别人多,所做出的贡献不限于一岛一地。
   林文庆对新加坡人的另一启发是大家不一定要把自己限制在小岛上。李元瑾说,我们同样可以跨出小岛做贡献。林文庆办厦门大学时,是汇集了中国南部地区,还 有东南亚的学生。像东南亚历史学者陈育崧、曾担任中华总商会会长的陈共存、曾任我国驻日本大使黄望青等,都是厦大毕业生。

李元瑾:希望设立林文庆纪念馆
  李元瑾很希望新加坡能设立一座林文庆纪念馆,来纪念这样一位在各个领域都很杰出的先贤。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及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梁元生在研讨会上发表“在岛屿与大陆之间:下楼之后的林文庆”一文,探讨作为“之间人”的林文庆,在踏出怡和轩之后所面对的现实与挑战。
  梁元生过去曾撰写“在三楼和二楼之间:林文庆和怡和轩”,指出是怡和轩二楼和三楼的文化氛围,孕育了林文庆的中西交融心胸和视野,把他造就成能在东西两大文化间游走而不彷徨,进出而不困扰的“之间人”,活在很大的空间里,而不是走在狭窄的中间线上。
   他说,林文庆的双文化身份虽能让他应付中西文化的张力与矛盾,寻求“之间”的出路,但下楼和走出怡和轩后,面对现实世界时却有不容易解决的张力、矛盾和 挑战。林文庆生活过的三个岛屿——英国、新加坡和鼓浪屿,象征着他所面对的现实困局和生活限制,而他所向往的精神陆地,存在于启蒙他的欧洲文明与后来的文 化中国。



厝内网 - 福建人为什么这么热衷移民
https://mp.weixin.qq.com/s/-DD3LOxesimrFZpIz9niyA








《联合早报》- 会馆刊物推陈出新传承文化命脉 (2020-06-08)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00608-1059408

  学者李志贤指出,在风格和内容上取得突破,充分利用文献,才能加强特刊在传播信息和传承会馆文化、价值观的效果,避免沦为应时的出版物。
  以记录会史和周年庆活动为传统的会馆纪念刊物过去并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出版后往往被束之高阁,乏人问津,但近年来,会馆纪念刊物经历变革,在内容和编辑上都呈献出不同特色,令人们重新关注会馆刊物的意义和社会功能。
  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李志贤研究本地社团多年,曾为多所会馆编辑纪念刊物,包括澄海会馆《乘风破浪:新加坡澄海会馆40周年纪念1965-2005》、醉花林俱乐部《流金岁月166周年暨新会所开幕双庆纪念特辑1845-2011》,以及新加坡汾阳郭氏公会《汾水长流—新加坡汾阳郭氏公会75周年纪念特刊》等。
  李志贤指出,纪念特刊是会馆最普遍的出版物,会馆在周年庆、会所落成、大型庆典活动或出国访问时经常出版特辑,社团属下的学校也出版校刊。
  “编写特刊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破旧立新。”他解释说,在风格和内容上取得突破,充分利用文献,才能加强特刊在传播信息和传承会馆文化、价值观的效果,避免沦为应时的出版物。
  身为学者,李志贤很看重特刊中所记述的会馆发展历程、先贤传记,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贺词、献词、乐捐名录、广告等内容。“这些内容常被认为‘形式化’,缺乏意义,但我认为其实不然。”李志贤解释说,人们可以从这些记录看到会馆与不同机构的交情、互动以及背后的社会网络关系,这都能为整理本地华人社群的历史提供重要史料,补足官方资料的欠缺。
  刊物的纪念性定位虽然不能改变,但在编辑风格和内容上却可以展现不同特色。李志贤指出,有不少社团出版物不仅具备纪念意义,而且有主题性,收集了丰富的史料,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澄海会馆在2015年庆祝50周年时,李志贤以专书形式编撰《石叻澄邑先哲传略》,主题围绕50个生活在新加坡的澄海先辈为社会作出的贡献。
  以专书代替特刊,虽改变了传统周年特刊的形式,却能兼具纪念、教育和历史意义。
  其他社团出版的刊物也出现类似形式: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为庆祝89周年出版的《新加坡潮人故事》,采取人物访谈形式,采访了77位横跨八邑的各领域潮州人士;南华潮剧社55周年《潮影寻迹——新加坡潮剧历史记录》则整理了南华55年的“小历史”,以此见证新加坡潮剧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展望。
  福建会馆今年为欢庆180周年即将出版《世纪跨越:新加坡福建会馆180年报刊新闻史料选集1840-2020》,由福建会馆理事、前报人杜南发担任主编。刊物特色以新闻史料为主,整理并发掘会馆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历史关系。

杜南发:每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有人做整理
  杜南发在过去10年里参与编辑了多本福建会馆的纪念特刊,十分看重刊物的文史性,他说:“每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有人做整理工作,因为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杜南发发现,早年的报章有大量关于福建会馆的资料,但直到2000年以后,他才陆续发现一些由福建会馆出版的周年特刊,其中记载了福建人从事的行业,成立的学堂,以及福建名人录等。
  编辑会馆特刊须注重可读性和呈献方式,不光是文字排版,也可以用图片构成历史的叙事,以契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体验。为了编辑特刊,杜南发经常邀请学者参与,由他们针对不同课题带来新发现,他说:“出版特刊的目的是为了传承祖籍文化,尤其是那些濒临消失的较小型闽属会馆,我们也会收录他们的史料,为以后的研究留下实证。”
  在传承会馆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会馆刊物如何帮助国人追本溯源,建立宗乡感情,将成为不少宗乡团体关心的课题。




《联合早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福建会馆与本地教育发展的新发现 (2020-11-02)

https://www.zaobao.com.sg/news/fukan/celebrities-interview/story20201102-1097582

  百余年来,本地报章几乎每月都有关于福建会馆推动本地教育的各种报道,构成一幅动人的人文画卷,也是一项罕见的文化记录。……今年是福建会馆创办180年,选录数则或为“新发现”的报刊记录,虽为杂缀,亦非全貌,却犹如星光点点,璀璨如钻,光芒不灭。
  2019年10月19日,教育部长王乙康在南大主持福建会馆楼和陈六使径的命名仪式,标志着对福建会馆领导本地社群,在新加坡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所做出历史性贡献的肯定。
  百余年来,本地报章几乎每月都有关于福建会馆推动本地教育的各种报道,构成一幅动人的人文画卷,也是一项罕见的文化记录。
  从大量早年报章里,可发现许多或许已为人遗忘的事迹,处处体现着先辈们始终坚持的苦心与奉献,精神长在,令人景仰。
  今年是福建会馆创办180年,兹选录数则或为“新发现”的报刊记录,虽为杂缀,亦非全貌,却犹如星光点点,璀璨如钻,光芒不灭。

1.崇文与崇福
  总所周知,目前会馆有六所属校,各创办年代依次为:道南(1906年)、爱同(1912年)、崇福(1916年)、南侨中学附小(1947年,附小于2000年独立为南侨小学)、光华(1953年)。
  其中,最初创设于崇文阁院内的崇福女校,位于当年闽帮权力中心的天福宫旁,为上世纪初闽帮积极推动本地女子教育的重要标志,深具时代意义。
  但在百年前本地报刊的两则启事中,却发现福建会馆在创办崇福之前一年,就已先在崇文阁里,创办一所“崇文学校”!
  两则启事内容,依次如下:

1.1《崇文学校招生约言》(刊1915.02.23《总汇新报》):
  “本校设在天福宫右畔福建会馆之楼下,雅洁凉爽,校具整齐,定旧历二月初矣日启读,专收初等小学生,由6岁至12岁止,月收学费一元,贫者查实准免。每日由上午9点上课,12点停膳,下午由1点上课,4点放学;教法以能读能解能写为实效,略配以小算及游戏之运动,熟而后进,简而不繁;每隔14天之礼拜日,由上午10点至11点,另由王君会仪到校演说,设为问答,专以引起儿童亦步亦趋之兴味,而无可憎可厌之悉习。有志向学者,速到天福宫内书记处报名填册为盼。 民国4年2月22日 新嘉坡天福宫董事公启”

1.2《崇福女校招生》(刊1916.04.10《叻报》):
  “福建会馆自客春附设崇文学校,专收初等小学,便于邻居之儿童,以道南学校为升阶,本学期学生达百名以上,学科完备,成绩可观。兹再添设崇福女校在天福宫戏台后街22号公屋,地点适中,就学尤便,敦请林淑钦女士任之。林女士系道南教员徐嘉惠先生夫人,在鼓浪屿育德两等学校附属师范毕业,且在该校课授四年科学女工,并皆妙。现定本月16号即阴历三月十四10点启校,以后每日上午9点上课,12点停膳,下午1点上课,4点放校。月收学费每名一元,贫者报明候查豁免。凡我侨胞,如有7岁以上女子愿就学者,可速到崇文学校报名为盼。 民国5年4月10日 新加坡福建会馆公启”

  两则启事的内容,保留许多难得的历史讯息,如早年本地小学的收费,上下课时间及主要课程内容等,也说明崇文与崇福两校先后的创办年份、最初地点、收生对象等。
  崇文学校先于1915年初“启读……设在天福宫右畔福建会馆之楼下……专收初等小学,便于邻居之儿童。”
  崇福女校则于1916年初“启校……设在天福宫戏台后街22号公屋”(即今福建会馆大厦后的史丹利街),学生为“7岁以上女子。”
  上述1906年崇福的启事中特别提到“福建会馆自客春附设崇文学校”,客春一词,如同客岁,指去年,再次确定崇文学校创办于崇福之前一年的1905年,两校相隔一年,都是福建会馆直接设立。
  这项唯一记录,证明在创办崇福女校前,福建会馆已先在崇文阁内创办崇文学校(此校与30年代安溪会馆在罗弄泉所办的崇文不同),但不久后就由崇福女校取代,显示男女同校的崇文已迁出或停办。
  启事显示,上世纪初创办崇文崇福两校,分别是为了市区儿童和当时社会风气保守下的女性提供教育机会,显示福建会馆重视照顾和提升社会弱势群体知识的教育精神。

2.光前与光华学校
  二战结束后,福建会馆会长陈嘉庚表示,本地华校多在战火中被毁或遭破坏或英军仍未归还,战前原多达200余所的华校“恢复未及半数,……而儿童失学,流浪街头……决不能置之不闻不问”(1946.07.01《南洋商报》),遂积极觅地建校,以容纳因战乱失学的儿童。
  1951年报章报道,福建会馆“已购得芽笼36巷松林枋廊方面靠近机场一地段,共14万余方尺拟建一平屋方式之小学校,包括有30间教室及一礼堂,建筑费预算约30万元,可容纳上下午班学生约2000名。”(1951.04.08《南洋商报》)
  1952年时任会长陈六使称,芽笼新校的地皮与建费约共需50万元,预计“于本年底完工,并定明春开学”,他提议及会馆决议,新校名定名为“光前学校”(1952.07.18《南洋商报》),原因或以李光前多年屡次献地捐款之故。
  但李光前本人却多次亲自婉拒新校以“光前”为名,先后致信或当面恳请改名,表示自己1951年在伦敦获悉芽笼新校拟取名光前学校时,即已经写信要求会馆取消原议,“另定大众化新名”,但“迨日前返叻,始知新校仍用原名,使弟不胜惭愧,窃以时代进步,非复数十年前可比,举凡教育慈善均应视为公共事业,命名务当求其含义广阔,或即因地取名,以符大众愿望,‘光前’二字虽非弟所专用,然以弟一向追随本会馆诸公之后,而在教育方面亦曾参与绵力,是以误会滋生,……诚恐新校前途,因此受到阻碍”,而一再致函会馆请求改名(1953.02.10《南洋商报》刊李氏信件全文)。
  1953年陈六使在会议上,报告李光前“再函恳更改光前校名,请重新考虑”,建设科主任柯进来也报告接到李氏电话,“坚决请本执委会,设法改光前学校名称,并谓最少要改一字”,柯氏遂建议将“光前”改为“光华”,并获通过,这是“光华学校”校名的由来。(1953.05.03《南洋商报》)

2012年笔者为滨海湾金沙艺术科学博物馆“蓝海福建文物大展”策展时,借展品中,就有一件刻有“光前学校”字样的旧校钟,为当年“更改校名”时留下的历史证物,和当年报章报道一样都是李光前一心为公奉献精神的见证。

3.多面性的贡献
  百余年来,福建会馆积极办学,还有许多全方位的努力,兹列举其中数例如下。

3.1 1930年率先推动本地小学会考
  1930年10月,因本地华校教育缺乏统一标准,福建会馆发起组织新加坡“各华侨小学校会考”大会,邀各校校长成立筹委会,以林庆年为主席,开始拟定章程等组织工作。
  林庆年是著名企业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学毕业,曾任中华总商会会长,一生致力推进新马教育事业和统一教学。如早年南洋华校多数以方言教学,1929年林庆年任新加坡福建会馆教育科主任后,即规定福建会馆直属三校全部实行华语教学,并在会馆津贴的36所学校全部推行,致力推广华语教学的统一。
  随后公布的会考简章,会考范围定国华英文算术常识三科,考生为小四和小六(当年称“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并邀请外地不同评委拟定考题及审阅考卷,以保公平。
  会考目的,是为了客观评定各校水平,“以定各校平日教授法之优劣、课本取材之得失,使各校今后有所取舍。”
  1930年12月首次会考在可容700人的工商学校礼堂操场举行,共有29所学校参加,考生共400余人,连续三天,福建会馆赞助经费。
  1932年1月报章报道标题即称:“华校会考成绩大见进步,爱同、工商分别夺得高初组冠军”。
  虽非后来官方主办的全国会考,但这确应该是本地学校会考首开纪录的空前创举。(各引新闻载《南洋商报》1930.11.14、11.20、11.25、12.01及 1931.04.2与1932.01.04及1933.11.08,11.09,11.16)

3.2 1938年创办水产航海学校
  1938年福建会馆会长陈嘉庚考虑未来战后产业发展需求,提出应参考厦门的集美水产学校,在新加坡设立专门学校培养人才。并请集美水产学校校长杨振礼协助策划,“决于明年正2月间成立”,具有小学毕业资格者,即可加入学习,学制5年,还拟赴马来亚各地及印度尼西亚招生。
  据计划,此校由福建会馆先试办,初拟先设立一班,学生40名,地点将设在金炎律李光前慷慨提供的大厦内,或暂时先在崇正学校或道南学校开课。
  校名初定为“南洋华侨水产学校”,后决定增加到两班,校名再改为“南洋华侨水产航海学校”,于1939年2月开课。据报章报道该校学生曾到丹绒巴葛船坞参观轮船修理及实地了解轮船结构等知识。
  这是本地唯一最早的水产航海学校,后来或因战乱而结束,但确是一件创举。(载《南洋商报》1938.11.26、12.06、12.08,12.11和1939.03.14)

3.3 1969年拟建民办高中
  1969年福建会馆曾计划斥资300万元,拟创办高级中学,作为民办高中,发挥社会功能。
  在该年度常年会员大会上,福建会馆会长陈六使称,鉴于当时政府及辅助中学开办的后期中学(即高中)班级,“学额有限,取舍严格,许多成绩较差的毕业生,因此失去一个升学求深造的机会”,他认为应该给这些学生“多一个深造机会”,即使其中有些人最终未能进入大学,“也能得到工艺的训练以及加强语文,方便到社会上做事。”
  因此,他建议会馆应拨出一部分资金,创办一所高级中学,专门收容成绩较差,未能被政府学校及辅助学校所收容的中四毕业生。
  会馆议决拨款300万元,并计划发展会馆在金炎律拥有的一段地皮,以便将来能提供这所民办高中的维持费。
  随后《星洲日报》也发表社论,题为《响应大规模民办高中的号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决定。陈先生这个登高一呼的新号召,足以跟他本人当年创议创办南大的提倡,前后辉映。”
  虽然这项民办高中的计划,最终未能落实,但陈氏与会馆同人“有教无类”的社会教育理念,依然深具意义。(载《星洲日报》1969.08.20、08.23)

3.4 1971年拟重办萃英书院
  1965年福建会馆拟重办萃英书院,设幼稚园或小学部,但因地址狭窄,缺乏草场,未获当局同意。1971年报章报道:“……福建会馆属下的萃英书院,修葺工程经已完竣,将于明年开设补习和专修班级,供离校中学生补习会考科目及职业青年进修之需。萃英书院系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古物,……福建会馆最近拨资修建一新,保存古色古香,历史文物的风格,并寓纪会于教育,决定重开义学大门,招收生徒,使离校及职业青年能从中获益。”(1979.12.30《星洲日报》)
  创建于19世纪的萃英书院,是新加坡最早创办的华文学校(义塾),后由创建者陈金声后人转委福建会馆管理。
  这则新闻显示当年会馆曾计划“重办”,提供社会青年进修课程,重新赋予它社会教育功能,虽未获批准,却是萃英书院生命史上可能“重生”的一项记录。

3.5 1953年的马华大学和南洋大学
  动人的南洋大学历史,与陈六使与福建会馆密切相关,但最初倡议的校名却是“马华大学”,这段记录,就清楚记录在当年的报章报道里。
  1953年《南洋商报》在题为《拥护陈六使为华文教育·呼吁积极创办马华大学》的社论中说:
  “本坡福建会馆主席陈六使氏,于本月十六日晚上在怡和轩俱乐部福建会馆执监联席会议中慷慨致词,……并由福建会馆提倡创立马华大学,如获社会同情,彼将倾其所有财产与同胞合作,当席执监诸委员一致予热烈赞成,假使此伟大愿望,获得成功,则福建会馆第十一届第三次执监联席会议,实为马来亚华文教育继往开来划一时代性历史。”(1953.01.19《南洋商报》)
  这篇社论,说明陈六使最早是在1953年1月16日的福建会馆执监联席会议上,首次提出创建“马华大学”的建议。
  随后的报章报道,均以马华大学为校名,如“陈六使发表马华大学建校必成·福建会馆献地500亩”(1953.01.24《南洋商报》),以及特稿“记者陆空两路察勘马华大学校址 岗峦起伏风景宜人”(1953.01.28《南洋商报》)等。
  隔了一个月,报章又报道:“马华大学筹备委员会昨日(按即20日)下午,在中华总商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中,一致议决,新大学之正式定名为“南洋大学”,并“授权陈六使延请专家起草章程。”(1953.02.21《南洋商报》)
  这则报道,明确记录南洋大学的校名,是1953年2月20日确定的!
  此后,南洋大学遂正式取代最初的马华大学,成为正式校名,如数日后报上即刊登了“南洋大学计划大纲”。(1953.02.26《南洋商报》
  当时社会观念均以新马一家,从马华大到南大,正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南大跨地域的文化意义。
  这段短短一个月内“更换校名”的大事,就保存在半世纪前几份报章报道里,静静地留住了历史。

4.润物无声·精神长在
  百年来,本地华社先贤,如福建会馆的历任领导层和广大族群,以对培养下一代文化教育的热忱和朴素的感情,不断耕耘,无私奉献,宛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点点滴滴,汇流成河,聚沙成塔,这种精神,实在不能忘记,也不应忘记。

(作者是本地作家/文史研究者)
(作者为福建会馆180周年专书《世纪跨越》主编)




《联合早报》- 世纪跨越 新加坡福建会馆180周年庆特辑 (2020-11-15)



Straits Times - Hokkien clan group gifts records to NLB (2021-03-01)



《联合早报》- 帮助了解东南亚华社历史 福建会馆4300多份史料捐赠图管局 (2021-03-01)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10301-1127619

  这4300多份文件包括天福宫购地契约、二战前后租金记录、会议记录和照片等,每一份摊开来都是一段历史。这些史料经过整理后会收藏在李光前参考图书馆,同时做数码化处理。
  新加坡福建会馆捐赠4300多份历史文件给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包括天福宫购地契约、二战前后租金记录、会议记录和照片等,有助国人了解东南亚华社历史及会馆为华人社群所作的贡献。
  捐赠仪式昨天在新加坡福建会馆新春献礼上举行,在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及财政部长王瑞杰,以及福建会馆前任会长蔡天宝的见证下,福建会馆会长陈精毅把其中两份1828年及1838年的天福宫购地契约原件,交予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总裁黄子鹏。
  当天,福建会馆也捐赠了另外4300多份文件给图书馆管理局,其中包括一批25年前偶然发现的“出土文物”,它们是1996年福建会馆职员在福建会馆旧大厦的电房,无意间发现的好几箱旧文件。
  去年福建会馆庆祝180周年,出版纪念特刊《世纪跨越 新加坡福建会馆180周年报刊史料选汇编》时,该批旧文件尚未进行专业修复及数码扫描,因此无法一一尽录,令会馆深感遗憾。
  纪念特刊主编兼福建会馆理事杜南发说:“这项捐赠将能让这些历史文件得到专业保护收藏,而且在国家图书馆的整理修复后化私为公,通过数码化处理,为我国华社群史的研究提供宝贵资料。”

二战影响天福宫香油钱
  国家图书馆高级图书馆员萧碧莹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也说,新加坡福建会馆捐赠的这些档案材料是重要的历史记录,有助新加坡人了解东南亚华社的历史,以及会馆为华人社群的福利、教育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这批文件丰富了图书馆的珍藏,对深入了解和研究新加坡历史有很大帮助。
  这4300多份文件,每一份摊开来都是一段历史。例如昨天镶起来正式移交的两份天福宫购地契约原件。1828年的购地契约是沈允向东印度公司买下后卖给陈楚,陈楚欠钱,于是那块地公开拍卖转到陈珍瑄(又名陈宣)名下。后来陈笃生欲买地建天福宫,陈宣于是在1838年把地卖给陈笃生,购地契约上还有陈笃生的亲笔签名。
  天福宫由八块地皮组成,现存购地契约可梳理出其中五块地皮的来龙去脉。这批购地契约向来由福建会馆历届会长保存,是新旧任会长职务交接的象征性信物,深具历史意义。
  从这批文件也可了解到,日本占领时期福建会馆仍旧运作。天福宫财政谢天福在1942年6月4日写给李光前、陈文确、李俊承和蔡汉亮的信中提到,因战事影响,商场市道低迷,天福宫产业也受到打击,天福宫住持达明法师于是要求每个月缴交的香油钱从550元减至150元。
  从1942年至1948年的天福宫屋税及地租登记簿,可看到截至1945年8月的租金是以日军用票记录,9月起以英纸币记录,反映日军投降、英军回归的改变。另一本以毛笔字书写的1955年福建会馆募捐册,翻开第一页是陈六使和李光前各乐捐20万元,足见两人的乐善好施。
  此外,捐赠文件还包括埋葬在福建会馆属下部分义山的死亡登录证、员工薪金记录、福建会馆与南洋大学及属下五校的文件纪录、鸾凤(结婚证书)和执监委员就职典礼照片等史料。
  萧碧莹说,福建会馆所捐赠的历史文件整理后会收藏在李光前参考图书馆,同时做数码化处理,让公众通过图书馆数码平台(eresources.nlb.gov.sg)下的照片库“PictureSG”及书籍库“BookSG”参阅。图书馆也将善用这批文件,通过展览、活动和出版等途径让公众更加了解新加坡历史。

图管局和福建会馆探讨明年起合作开发资料指南
  此外,图管局和福建会馆也探讨从明年起合作开发资料指南,汇集所有关于福建社群的历史资料,如档案记录、报章报道和书籍章节。
  图管局这些年来也陆续收到其他会馆如南安会馆和晋江会馆的捐献。
  萧碧莹说:“我们希望这些捐赠能够鼓励更多组织,把它们珍贵的资料捐给图书馆,以便更好地保存,同时做为现有和下一代的研究资料。”有意捐赠的会馆可电邮NL_Donor_Engagement@nlb.gov.sg。





《联合早报》- 王瑞杰:疫情下 福建会馆革新精神更显重要 (2021-03-01)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10301-1127620
  拥有181年历史的新加坡福建会馆发展至今,因应时局多次转型与更新。这股革新拼搏的精神,如今在冠病疫情笼罩下尤为重要。
  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及财政部长王瑞杰,昨天在新加坡福建会馆新春献礼上致辞时,呼吁该会馆继续协同华社及不同社群,推进社会各方面发展,打造更美好的新加坡。
  王瑞杰指出,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全球危机,重创经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他很欣慰看到福建会馆发挥互助精神,去年同淡马锡基金会和人民协会合作,分发消毒液和口罩,也帮助有需要的居民申请政府援助金。
  王瑞杰强调,人民在疫情当下更需要同舟共济、坚毅向前。“所以,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政府继续帮助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工友和有需要的群体。同时,我们要为将来做好打算,在危机中寻找新的机遇,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福建会馆昨天在新春献礼上将4300多件历史文献捐赠给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王瑞杰说,福建会馆的悠久历史与新加坡的历史息息相关,这批丰富且珍贵的文献记载着不同时代的新加坡。“了解福建会馆的历史,也有助国人了解新加坡的发展历程,以及先贤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福建会馆会长陈精毅致辞时说,福建会馆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社团之一,发展至今累积了大量的工作文件,有些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陈精毅鼓励人们从文献中挖掘更多先贤的事迹,谨记先辈拼搏和奉献的精神。“认识历史,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过去,更好地规划未来。”
  图管局总裁黄子鹏感谢福建会馆所捐赠的文献资料。他希望这能鼓励更多社群将宝贵文献捐给图管局保存及管理,为新加坡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昨天的新春献礼活动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为展现本地闽籍社群缤纷多元的文化传统,福建会馆邀请来自晋江会馆、福州会馆、漳州总会、金门会馆、永定会馆,以及兴安会馆的孩童预录视频,以各自的方言,向现场及线上观众献上新年祝语。




《归化与归葬 星洲龙溪侨领林和坂林秉祥父子》 ,载《源》双月刊 (153期), 2021年,页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