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2日星期四

《新加坡华人通史》新书推介暨民间修史讲座


  筹备了三年多,聚集新马、中国、香港、澳洲、日本等海内外37位历史学者撰写的《新加坡华人通史》,已于去年11月由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主持发布仪式,作为新加坡共和国建国50周年及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成立30周年庆典的献礼。
  此次《新加坡华人通史》将在南方大学学院进行新书推介,并由该书主编柯木林进行一场“民间修史—《新加坡华人通史》出版了”讲座,南方大学学院资深副校长王润华教授将为该书进行点评。这场新书推介暨沙龙讲座将于5月17日(星期二)晚上7点30分在南方大学学院125会议室举行,亦是为第62场南方沙龙人文专题讲座。此项活动是由南方大学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主办。
  这部80多万字、厚826页,有300多幅插图的史学巨著《新加坡华人通史》,可说是新加坡历史上一项大规模、有计划的民间修史工程。这本书的出版,打破了过去百年来新加坡华社没有一部系统的华人通史的尴尬局面,填补了目前世面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新加坡华人通史的空白。这也是近百年来第一部以华文撰写的华人通史,一部集合各方面的力量才完成的史学巨著,意义非凡。
  《新加坡华人通史》的内容涵盖面广,时间跨度大(从14世纪迄今含700年历史),是一部介于“学术与通俗”之间的史著。为了让本地读者进一步认识《新加坡华人通史》,我校特别邀请该书主编,也是新加坡的著名历史学者柯木林为我们讲述出版《新加坡华人通史》的动机、意义及其亮点。
  柯木林,新加坡著名历史学者,南洋大学历史系毕业,获一等荣誉文学士学位,曾于澳洲Monash  Mt Eliza Business School进修企业管理课程。过去十数年一直在华经商工作,对中国历史文化亦有所精专。著有:《新加坡华族史论集》(1972年)、《石叻古迹》(1975年)、《新华历史与人物研究》(1986年)、《新华历史人物列传》(1995年)、《石叻史记》(2007年) 及《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2012年)等。2015年11月主编《新加坡华人通史》,作为新加坡共和国建国50年的献礼。
  本场沙龙讲座入场免费,并备有茶水招待。欢迎有兴趣的公众人士出席。详情可联络南方大学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高级执行员袁家芸:07-5586605(转136),电邮:pkyen@sc.edu.my。

第62场南方沙龙人文专题讲座主讲人
新加坡著名历史学者柯木林



《新加坡華人百年史》,英文本,於1923年出版,作者是宋旺相。1993年,中譯本出版。這可說是第一本新加坡華人通史。
  92年後,為慶祝新加坡建國50周年,另一本內容更豐富,涵蓋面更廣的(新加坡華人通史),正式面市了。
  比之宋旺相的(新加坡華人百l年史),它才是一本名符其實的新加坡華人通史。
  相較之下,大馬華社顯然遜色的多了,迄今一本猶如宋旺相版本的華人史,依然缺席,更何況一本馬來西亞華人通史?
  5月17日晚上7時30分,在南方大學學院舉行(新加坡華人通史)新書推介禮暨民間修史講座會,主講人柯木林,正是全程參與這本(新加坡華人通史)編寫工作的其中一位著名歷史學者。 他將以現身說法,與大家分享參與這項工作的點點滴滴。
  當晚的點評人是王潤華教授,也可從他的點評中,從中領會本書的優缺點。
  馬新華人歷史,是無法切割的,大馬歷史學者,或可從中吸引有益的經驗。為未來撰寫(馬來西亞華人通史)作好准備,此場講座會之重要性就在此,希望各界能踴躍出席。
 (作者:舒庆祥 16-05-2016)

------
  风雨不改,与家父马崙共同出席新加坡历史学家柯木林在南院具启发性的精彩讲座
(作者:Ku Liang Tong  17-05-2016)

------
  昨晚,柯木林主編《新加坡華人通史》新書推介(新山站)在南方大學學院舉行。觀眾反應踴躍,提問也很「敏感」。不過柯木林的應對,相當沉穩。
  書中有一「新加坡華裔先賢五十名」的附錄,我在會場提問:這評選的衡量標準是什麼?
  柯先生回答:第一、此人要對新加坡社會有貢獻,其二他不僅是某一幫群的 領導人,同時也是「超幫」的領袖,如陳篤生、陳嘉庚;第三他必須是「正面人物」。
  而且所舉之人,是「先賢」,人要「蓋棺論定」才比較好論斷。
  惟要怎樣書寫一個人物呢?他說:一個成功的人有他黑暗的一面;一個偉大的人,也有他痛苦的一面。
  不回避問題,具實寫就是。但「無證不信,孤證不立」,有爭議的論說,該存疑的就需存疑。
(作者:安焕然, 18-05-2016)

------
王潤華認為,《新加坡華人通史》讓人了解新加坡從移民到文化、經濟各方面的成長,可說是一部新加坡華人歷史的百科全書。 柯木林介紹該部作品時說,對於敏感的課題,《新加坡華人通史》都沒有避諱,裡面記錄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如新加坡在文化大革命時,也有左翼文學昌盛 的時期;中國國民黨、馬來亞共產黨在新加坡活動的事蹟也收錄其中。 他認為,這是歷史學者修史時,應具備的勇氣。

(作者:安焕然, 18-05-2016)


------
致送: [1] 馬來西亞柔佛南方大學祝家驊校長,
         [2] 王潤華副校長
         [3] 許通元館長
         [4] 華人族群与文化研究安煥然所長
         [4] 新加坡宗鄉媲會學術委員會柯木林主任
         [5] 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會葉金輝秘書長
事由: <<新加坡華人通史>>評介會
發自: 黃枝連教授
日期: 2016年5月26日,紐約曼哈頓

[一] 感謝南方大學文化沙龍講座及華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不時傳送你們的活動通知及事后的剪報; 使我受益匪淺.

[二]. 很高興, 上周評介柯木林君主編的 <<新加坡華人通史>>的活動, 大功告成: 主辦者, 主編者以及參与者都進行了學術交流.以

[三] 十几年前, 在張瑞發校長邀請下, 我曾訪南方學院; 並到安博士的 "華人史" 班上演講演; 知道了, 他也參考南洋大學. <<東南亞華人史>> 的口述史調查模式, 對柔佛港主制度誰行調查研究; 后來編印了論文報告;

我們還在南洋理工大學高等研究所潘國駒教授主持的, 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潮州八邑會館及加坡博物館共同主的 "海外潮州人" 國際研討會上, 進行研討.;

[四] 實際上, 這几個星期, ,我在細讀  "通史" 並用心地為它撰寫一篇評論, 借題發揮, 採索"SG-50: 李光耀模式" 的來龍去脈, 並探索中國發展-一帶一路對新馬華族及"SG100:李顯龍模式" 的促進性作用.

主題是,  "東南亞次大陸" 和 "東南亞大陸橋" 如果因應昆明南下的高鐡系統, 及于印尼, 則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海峽將成為一個發展海洋; 新馬華人將有一個大展鴻圖的机會呢.

那么, 檳威, 新山及新加坡將成為 "歐亞交通与發展大系統" 的交流站.

[五]這樣的論文有多篇, 將輯入拙作"中華文明的未來史論". 及  "亞洲文明的未來史論" 等書稿中, 有机會, 要向你們討教呢[ [見:附件]

[六] 我注到, 南方大學的多項學術活動, 得到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會的贊助; 應向林源德會長及葉秘書長致敬; 其實, 你們還可以有一項大合作, 即, 引進. "馬來西亞華人通史"  的編纂計劃.

請代向各方友好
致意!
黃枝連
25-05-216; NYC, USA.




黄枝连教授 - 新加坡开埠200周年前夕,探索它的第三个100年:
从柯木林主编的《新加坡华人通史》中,可以勾勒出 “#SG50:李光耀模式” 到  “#SG100:李显龙模式”的路线图


绪言:读好 ”三本大书”,以开发 ”范围而化之:吾道一以贯之-吾道异以贯之”

01/  ”发展模式-文明范式” 在于 “五理系统-社会情境” 之开发开展
02/  互通互联-文明演进:“#1.0”+”#2.0”> ”#3.0”

第一节 历史研究 ”乃是一种回望,也是一项展望⋯⋯”

1.1/ 本文获赠之著作:
1.2/ 本文作者有关东南亚-新加坡的论著:历史研究,既是 ”一种回望”,更多的是 ”一项展望”⋯⋯

第二节 会长有曰:”⋯⋯从先辈们的来时路上觅得前进的动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2.1/ 今后,市面上便有 “一本从开埠至今,以新加坡华人为主线的全方位历史著作” 了⋯⋯
2.2/ 主编者有曰:” 若干年后,这将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献⋯⋯”
2.3/《东南亚华人史》师生的田野工作-调杳研究, “弥足珍贵,都是今日珍贵的资料”
2.4/ 新加坡的国史和华人的历史,不止 ”实用主义” 那么简单吧!?⋯⋯
2.5/ 不要把自己 ”卡” 在一个主义──实用主义之上
[图表1:新马华人政权取得-长治久安的多元化 “卡-f字型” 结构]

第三节 ”帮派-帮群-帮权” 的前后上下:新加坡在 ”走出 ‘#1.0’-走向‘#2.0’” 路上的一个交流站

3.1/ 丹马锡-石叻门: ”小三洋” 上一颗未被发现的明珠
3.2/ 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新新加坡是 ”#2.0: 大不列颠式文明” 的产物
3.3/ 帮派废除:抛掉了 ”拐杖” 才有可能开步走的⋯⋯

第四节  “立交桥” 上的张望: 新加坡要进出于 ”#2.0: WS 体系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4.1/ 英皇御准:政治是众人的事; 更多的是统集团的专营事业
4.2/ 殖民地的政治也是 ”鸟笼政治”
4.3/ 华侨华人-新马华人在现代政治斗争中,有一个曲折复杂的学习过程⋯⋯
4.4/略胜一畴:在夺取政权中,较诸MCP,PAP是一个成功的行动者
[图表2:新马华人的政权参与-取得政权的四种模式]

第五节: 乘机而上: 新加坡是 ”#2.0: 模式” 的一个优等生

5.1/ ”华丽转身-七大政策”:”危机,危机,危险与机会是共生的⋯⋯”
5.2/ 让新加坡人在绿地上,拥有自己的屋子;喝上一口新生水⋯⋯哪就可以安身立命了⋯⋯
5.3/新加坡是一个移民社会: “同文同种” 并不能减少 ”本土新加坡人对中国新移民的焦虑和不满”⋯⋯
5.4/  有这么一个 ”宿命论”: “新加坡从来都是移民社会,从前是,现在是,将来也(不一定)是.移民社会是新加坡的宿命⋯⋯”

第六节  “这山歌(唱)那山和” : 国家不论大小,都可以有其国际参与-国际贡献”

6.1/  “大国外交-小国外交“ 自有其 “形而上-形而下;大义理-大义利”
6.2/  不止实用主义那么简单: “李光耀外交” 和 ”邓小平外交” 有其异曲同工之妙

第七节  “MAJULLAH SINGAPURA“:  “#SG-50: 李光耀模式” 向 “#SG-100: 李显龙模式” 的转进-转变-转型

7.1/  “优势用尽-逾时下架” 乎: “#SG-50” 的优质发展否定了它自己的存在价值
7.2/  宠坏与被宠坏-理性与不理性: “关于新加坡经济方面的讨论郄应该采取全球视野⋯⋯”
7.3/  “#SG- 100” 的到来:”阐述了新加坡未来10年、25年和50年里所面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挑战⋯⋯”
7.4/  ”一带一路-互通互联”; 新加坡可能是 “小三洋-大三洋-三大洲” 的一个 ”立交桥”

结謣:从西方到东方-从东方到西方:中国发展-华裔社会返馈西方-贡献世界的天路历程

10/  1996年6月7,15,23日:李光耀 ”六月谈话:新马再合并” 的迷思与谜底

20/  “#1.0”+”#2.0”>”#3.0”: 华人社会可以是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的协调人

绪言:读好 ”三本大书”,以开发 ”范围而化之:吾道一以贯之-吾道异以贯之”

2015年,新加坡迎来其建国五十周年;2019年,它可以纪念开埠两百周年.
在这期间,各界人士可以从不同的大角度-多层面探索新加坡的发展;本文提出 ”#SG-50:李光耀模式” 和 ”#SG-100:李显龙模式” 即其一是也.
这些年来,我本人,来往港澳,东盟,美日而得以多读 “三本大书”: 即传统的文字刊印的书本,”本书”;四处行走-东张西望的 “活书”;以及于网上的信息和议论的 ”天书”; 得益匪浅.
因此,终于扑索出一套自己的理论与方法论; 曰,”范围而化之:吾道一以贯之-吾道异以贯之”.

01/ ”发展模式-文明范式” 在于 “五理系统-社会情境” 之开发开展

这里的几个 ”之” 字,指的是所谓 ”五理系统”; 即,人是由 “生理-心理-群理-物理-天理” 交相组成一个开放性的大系统; 它在由一定的时空-人物-物质-物理交相组成的,更大的系统中运作; 满足其生存发展-安身立命.
然则,如何对社会情境加以引进与不时重组,它便是个人-群体-人类的生存之道.对于它,从来不存在 “从一而终” 的问题.
如此,任何群体都有其在地的-区域的社会文化;它们之间有不时的-不断的交流协作;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个庞大和复杂的文明体系; 如近年所说的印度文明,佛教文明,伊斯教文明,中华文明以及于西方文明,等等.

02/ 互通互联-文明演进:“#1.0”+”#2.0”> ”#3.0”

我在此基础上,便可指出,由于生存发展需要的演变,可以利用这五百年以来 ”西方文明” 的优势时期为立足点-始发站;
──前面为 ”#1.0: 远古中古-封建主义时代-范式”(公元1500年以前),
──”#2.0: 西方主义时代-范式”(1500s-1990s),
──及正在逐渐地开张的 ”#3.0: 后西方主义-非西方主义时代-范式” (2000s-2490s).
这么一来,我便可以给本文的写作-构思-主题-发展,勾勒出一个头绪来了⋯⋯
一曰,《新加坡华人通史》写的主要是 ”#2.0: 大英帝国-美式和平” 时代的发展.
二曰,在此之前的 ”#1.0” 里,这个新加坡是还未存在; 但它有一个从 ”#1.0” 走向 ”#2.0” 的过程.
三曰,在此之后,会有一个 ”#3.0” 的 “新新加坡”;
四曰,要对 ”#3.0:新加坡”,不需要对 ”#2.0”,#1.0” 加以否定;
五曰,以 ”#SG-50” 为 “李光耀模式”,则 ”#SG-100:李显龙模式” 可持续发展;至于 ”#SG-150” 是什么, 则不在本文探索之内.
六曰,承前启后-互通互联,才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文明:”#1.0”+”#2.0”>”#3.0” 是也.


第一节 历史研究 ”乃是一种回望,也是一项展望⋯⋯”

1.1/本文获赠之著作:

自 1960-2000年代,我更多的是在做所谓 ”东亚研究-亚太研究”;进出新马,日本和台湾海峡的两岸四地;并及于这些国家-地区在 ”美国体系-美式和平” 的进出;而 “中国发展-中华范式;华人华侨-华族研究” 是其必经之处.所以,接触到的是不同的专家学者,以文会友; 也很荣幸地得到许多专著⋯⋯

(1)    谢诗坚著作;
(2)    郑永年, <<中国模式: 经验与困局>>;
(3)    William Tai Yuen, “Chinese Capitalism in Colonial Malaya 1900-1941”/戴渊着,《马来亚华人资本主义》;
(4)    林祥雄,《第六屇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东南亚当代艺术展、2015》;
(5)    HO Kwon Ping, The Ocean in A Drop: Singapore : The Next Fifty Years;
(6)    Hang Chang Chieh, Low Teck Seng, Raj Thampuran, eds., The Singapore Research Story;
(7)    潘国驹主编, <<南洋大学新加坡华族行业史调查研究报告>> (新加坡: 世界科技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8)    谭中,凌焕铭主编,《海外华人与中国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Tan Chung & L.H.M.Ling, eds.,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 Chinese Dream.
(9)    饶美蛟,何亮亮,李思名编,《一带一路:第16屇中华经济协作系统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创会30周年纪念.
(10)    吉隆坡南大教育与研究基会出版,《马来西亚发展论坛》(2016年4月出版);主编林勇,副主编叶金辉,责任编辑杨宏云.
(11)    柯木林主编, <<新加坡华人通史>> (新加坡:宗乡总会出版,2015年11月出版);

1.2/ 本文作者有关东南亚-新加坡的论著:历史研究,既是 ”一种回望”,更多的是 ”一项展望”⋯⋯

自1960年代以来,我个人对东南亚的调查研究,无可否认,始于新加坡;但,五,六十年来,在华族社会的问题上进进出出⋯⋯
(1)《从廖内到新加坡: 英国人在马来群岛探寻据点的经过》(1969年);
 (2)《马华社会史导论》(新加坡: 万里书局,1970年12月出版);
(3)《马华历史调查研究绪论》(新加坡: 万里书局,1971年12月出版);
(4)《东南亚华族社会发展论:探索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上海: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
(5)《正在筹办中的马来西亚拉曼大学: 探索可持续发展中的大学教研体制的改革问题》(2001年8月28日);
(6)《全球化时代华人华侨的发展: 从李元瑾着《东西文化的撞击与新华知识分子的三种响应》来探索 ”郑和600年祭” 和 ”10+4FTA》(2004年5月6日);
(7)《海洋秩序必须是天人的共同事业:从阿弗列特.马汉的 ”美国海权” 论著分析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及第三千年南中国海的海洋秩序》(2005年10月7日);
(8)《敬悼方修:纪念东亚历史发展的一位 ”另类文化人”:《马华新文学大系》及其《导言》反映了东亚的典范转和华族发展》(2010年3月12日);
(9)《”更喜乡山新面貌: 纪念方修: 从 ”第一个500年” 走向 ”第二个500年”的华族社会-华文文学可以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2011年3月29日);
(10)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和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合作,饶兆斌主持的 ”我的口述历史” 文字版 (2013年5月27日);
(11)《”走出 ’#2.0’-走向 ’#3.0’”:华族社会-华人企业,经济中华-华人研究的必由之路》(2014年10月14日);
(12)《华裔人士在 ”典范转移-情境重建” 中的适应与反应:从南洋大学学习者谢诗坚,戴渊的论著及华人史的调查研究中,探索 ”英国模式”下马华社会的发展模式》(2016年4月).

上述论文,也可以说,前后五十年;是从英国人的殖民地统治进去,中间夹着一个美苏冷战时代;1990年代由于香港主权回归,从 “第一个500年:西方主义时代”,转进了 ”第二个500年:后西方主义时代” 的到来・


------------
八点报告

[一] 我們決定, 把它捐給貴基金會, 以示也, 對你們的工作熱誠以及基金會的宗旨和業績及未來的一種期望-贊賞-贊助是也!

[二] 碧華和我都認識林會長和林順忠諸君, 他們對南洋大學的熱愛与懷念, 令人感佩!
實際上, 我們一家人的成長, 都与前新加坡南洋大學有關; 我在<<東南亞華人史>>課程上, 可以同一, 兩百位選課的新加坡青年共同做村史, 行業史及文化史的口述歷史-調查研宄告-撰寫報告; 為華人史研究打造了一個新範式.

[二] 其報告-論文, 已由潘國駒教授 [前南大物理學系副教授, 現任陳嘉賡基金會長, 怡和軒俱樂部主席, 及南洋理工大學高等研究所所長, 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社總編輯暨總經理, 新中友好協會長.....], 在校友戴淵博士倡議下, 印成<<南洋大學新加坡華人行業史調查研究報告>>(2014年11月), 用以慶祝新加坡建國50周年.
而"華人史" 同學柯木林君, 亦新加坡宗鄉總會學術委員會主任身份, 編輯並出版了<<新加坡華人通史>>(2015年11月出版); 書中的諸多撰稿專家學者, 亦是南大校友.它也是 "SG-50" 之紀念出版.

[三] 在南大的三年八月里, 更值得一提的是, 方修介紹我去<<星洲日報>>撰寫社論; 而我們的第一個女兒黃一彤, 是在雲南園里出生並長大的.

[四] 這几個星期, 我在細讀途. "通史" 和 "論壇", 發現有許多資料和觀點很有意思-意義, 因此, 把它們融入了了 "中華文明的未來史論" 書稿中; 使它多了一些關于南洋華僑-新馬華人-華族社會-東盟前途的分析議論;突 出了主題.
順便向你們報告: 此書稿, 可能得到新馬的一家大學研究所和一個基金會的贊賞-贊助, 可于2 016里上網並加以刊行; 屇時, 當要求出版者給貴會寄贈一冊的.

[五] 貴會出版的 <<馬來西亞發展論壇>>可以長期化, 爭取每年出一本; 可以中, 英, 巫等文字印行的. 論文要有學術水平与風格, 但, 沒有必要是學者之作-學術論文的.
既然是要. "發展論壇", 則當要求論說和報告, 是以東亞-東盟-中國-華社的未來發展為其主題; 一般性的學術論文來, 可留在大學校園里發表的.

[六] 我注意到, 貴基金會贊助了柔佛新山南方大學文化講座和華人族群与文化研究中心的許多活動; 最近一次即是邀請柯木林君做關于<<新加坡坡華人通史>,.的報告史; 引起了學界學者學生的注意了-贊賞; 可喜可賀也!.
如果, 行有餘力, 貴基金會則可進而贊助其他東盟-中國的院校, 出版同宗旨有關的多語文的論著; 以致于贊助相關的集會-論壇 的.

[七] 感謝林會長及其他南大朋友對我的學業-學術-論著的關注与贊助; 他們也是香港亞太二十一學會的榮譽會長和贊助者-贊賞者!

"中華文明的未來史論" 脫稿后, 我可以集中地編訂
<<三個千年-四個跨越: 世界華裔人士走向二十二世紀論文集>>;
希望也可以得到研究所与基金會的贊賞-筫助, 及早在網上發布-文字刊印.

[八] 年底的東亞之行, 如果成事-成行, 當赴貴會探訪新知舊交;




Facebook - 舒庆祥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586868892&fref=nf









星洲网-《新加坡華人通史》17日南方大學學院推介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416674


該書主編柯木林屆時主講“民間修史—《新加坡華人通史》出版了”講座,南方大學學院資深副校長王潤華教授將為該書進行點評。

這場第六十二場南方沙龍人文專題講座,是由南方大學學院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主辦。

籌備了3年多,聚集新馬、中國、香港、澳洲、日本等海內外37名歷史學者撰寫的《新加坡華人通史》,共80多萬字、厚826頁,有300多幅插圖的史學巨著《新加坡華人通史》,可說是新加坡歷史上一項大規模、有計劃的民間修史工程。

打破獅城沒華人通史局面


這本書的出版,打破了過去百年來新加坡華社沒有一部系統的華人通史的尷尬局面,填補了目前世面上還沒有一部完整的新加坡華人通史的空白。

《新加坡華人通史》的內容涵蓋面廣,時間跨度大(從14世紀迄今含700年歷史),是一部介於“學術與通俗”之間的史著。

該書主編,也是新加坡的著名歷史學者柯木林將講述出版《新加坡華人通史》的動機、意義及其亮點。

柯 木林,新加坡著名歷史學者,南洋大學歷史系畢業,獲一等榮譽文學士學位,曾於澳洲Monash Mt Eliza Business School進修企業管理課程。過去十數年一直在華經商工作,對中國歷史文化亦有所精專。著有:《新加坡華族史論集》(1972年)、《石叻古跡》 (1975年)、《新華歷史與人物研究》(1986年)、《新華歷史人物列傳》(1995年)、《石叻史記》(2007年)及《世界福建名人錄•新加坡 篇》(2012年)等。2015年11月主編《新加坡華人通史》,作為新加坡共和國建國50年的獻禮。

講座入場免費,並備有茶水招待,歡迎有興趣公眾人士出席。詳情可聯絡南方大學學院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高級執行員袁家芸:07-558 6605(轉136),電郵:pkyen@sc.edu.my。(星洲日報‧大柔佛)




自紐約曼哈頓赫德遜河畔, 祝賀, 馬來西亞南方大學主辦 "第62場南方沙龍人文專題講座"(2016/5.17) 大功告成

\\敬致南方沙龙圈内关怀朋友:

诚邀出席第62场南方沙龙人文专题讲座系列
题目 :《新加坡华人通史》新书推介暨民间修史讲座
主讲人 :柯木林
日期 : 17th  May 2016(星期二)7:30 p.m-9:30pm
地点 :南方大学学院 Room 125
讲座门票 :免费

简介:
    筹备了三年多,聚集新马、中国、香港、澳洲、日本等海内外37位历史学者撰写的《新加坡华人通史》,已于去年11月由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主持发布仪式,作为新加坡共和国建国50周年及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成立30周年庆典的献礼。
    此次《新加坡华人通史》将在南方大学学院进行新书推介,并由该书主编柯木林进行一场“民间修史—《新加坡华人通史》出版了”讲座,南方大学学院资深副校长 王润华教授将为该书进行点评。这场新书推介暨沙龙讲座将于5月17日(星期二)晚上7点30分在南方大学学院125会议室举行,亦是为第62场南方沙龙人 文专题讲座。此项活动是由南方大学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主办。
    这部80多万字、厚826页,有300多幅插图的史学巨著《新加坡华人通史》, 可说是新加坡历史上一项大规模、有计划的民间修史工程。这本书的出版,打破了过去百年来新加坡华社没有一部系统的华人通史的尴尬局面,填补了目前世面上还 没有一部完整的新加坡华人通史的空白。这也是近百年来第一部以华文撰写的华人通史,一部集合各方面的力量才完成的史学巨著,意义非凡。
    《新加坡华人通史》的内容涵盖面广,时间跨度大(从14世纪迄今含700年历史),是一部介于“学术与通俗”之间的史著。为了让本地读者进一步认识《新加 坡华人通史》,我校特别邀请该书主编,也是新加坡的著名历史学者柯木林为我们讲述出版《新加坡华人通史》的动机、意义及其亮点。
    柯木林,新加坡著名历史学者,南洋大学历史系毕业,获一等荣誉文学士学位,曾于澳洲Monash  Mt Eliza Business School进修企业管理课程。过去十数年一直在华经商工作,对中国历史文化亦有所精专。著有:《新加坡华族史论集》(1972年)、《石叻古迹》 (1975年)、《新华历史与人物研究》(1986年)、《新华历史人物列传》(1995年)、《石叻史记》(2007年) 及《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2012年)等。2015年11月主编《新加坡华人通史》,作为新加坡共和国建国50年的献礼。
    本场沙龙讲座入场免费,并备有茶水招待。欢迎有兴趣的公众人士出席。详情可联络南方大学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高级执行员袁家芸:07-5586605(转136),电邮:pkyen@sc.edu.my。

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    敬上





柯木林新书推介暨民间修史讲座流程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 记载先贤南洋足迹贡献《新加坡华人通史》推介 (2016-05-19)






星洲网-記載先賢南洋足跡貢獻‧《新加坡華人通史》推介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417513

推介禮於新山南方大學學院舉行。
多視角看新加坡

這部介於“學術與通俗”的史籍,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文學、出版及藝術領域,讓人能全方位、多視角地看新加坡。

《新加坡華人通史》主編柯木林到場為出席者介紹此書、其出版契機,以及如何解讀此書;南方大學學院副校長王潤華也在推介會上點評此書。

該書全書共862頁,有18章、41節和5個附錄,每章字數介於1萬5千至2萬字,在開篇前,有一個150字的中英文簡介,即使讀者不閱讀有關篇章,也可通過簡介了解到有關篇章的內容大綱。

出席推介禮者包括:南方大學學院校長祝家華、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安煥然、圖書館副館長許通元等。

柯木林:記錄鮮為人知史事

柯木林介紹該部作品時說,對於敏感的課題,《新加坡華人通史》都沒有避諱,裡面記錄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如新加坡在文化大革命時,也有左翼文學昌盛的時期;中國國民黨、馬來亞共產黨在新加坡活動的事蹟也收錄其中。

他認為,這是歷史學者修史時,應具備的勇氣。

他透露,該書也更正了一些史實,如陳篤生是生於1807年,而不是之前記錄的1798年;名人籍貫資料更是詳細到鄉鎮都有列出,盡力將史料最大程度地保存。

他也說,該書雖是配合新加坡建國50週年的產物,但它是大規模、有計劃的民間修史。

王潤華:華人歷史百科全書

王潤華認為,《新加坡華人通史》讓人了解新加坡從移民到文化、經濟各方面的成長,可說是一部新加坡華人歷史的百科全書。

“這本書掌握了中國人寫歷史的優良傳統,那就是六經皆史,是一本以華人為主線的全方位歷史,題目非常廣泛。”

他說,該書共有862頁,非常厚重,但每個篇章都不超過2萬字,讀者可以通過目錄,從有興趣了解着手,了解相關的歷史。(星洲日報‧大柔佛)



《星洲日报》大柔佛 - 17日南方大学学院推介《新加坡华人通史》













《联合早报》- 严孟达:期待新马学者共撰华人史 (2016-05-28)


http://www.zaobao.com.sg/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60528-622374

  新山南方大学学院的“南方沙龙”,特为《新加坡华人通史》主办了一场交流会,《通史》主编柯木林在会上为此书导读,让包括南方学生、新山的历史学者和文化人的数十名出席者,对《通史》有一个初步认识。我在现场感受到《通史》在彼岸所引发的文化震撼。
   南方大学学院资深副校长王润华点评《通史》是“以华人为主线,全方位、多视角的新华百科全书”,给予有关左派文学一章“分析很难得,很大胆”的评价。由 朱成发(《联合早报》审版主任)撰写的《东方红——左翼文学的文革潮》提出新华文学一页受人忽略的文学史,反映当时一小部分华文作家受到中国文革的影响。 当年这些作品不少是发表在“来如电,去如风”的刊物上,朱成发的文章对曾经发生在我国文坛上的短暂现象,整理出一个时代的文学脉络。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左 派文学曾在我国文坛上暗地里光辉过一阵子,是新加坡文学遗产的一部分。
  马来西亚文化人、作家陈再藩说他翻阅《通史》中的“新华先贤五十名”的 附录,“果然”让他找到了陈旭年,言外之意是“没让他失望”。陈旭年(1827年至1902年),从广东省南来之后,虽然最初在新加坡经商发迹,却从贩布 到柔佛种植胡椒甘密,跟当时的柔佛苏丹阿武峇卡结下深厚的交情,成为“拜把兄弟”,被赐封为“华侨侨长“(Major China)。他在新山的华人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可以从“陈旭年街”(也叫陈旭年文化街)看得出来。新山人对陈旭年的认识甚于新加坡人。
  新、柔两地华人社会的历史渊源特殊,新加坡人有必要多了解当地的华人历史,而新山华人也有一份厚重的历史感,当地有民办的“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出版历史丛书,值得新加坡人参考。
   新加坡与西马的华人社会是一脉相承,《通史》的附录“新华先贤五十名”几乎都在马来半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足迹。在新加坡建国之前,“新华先贤”也 就是“马华先贤”,如伍连德医生(1879年至1960年),有“鼠疫斗士”之称,深受中国尊重。他跟槟城和怡保的渊源实比新加坡更深。
  又如 新加坡抗日英雄林谋盛(1909年至1944年),说是“马来亚抗日烈士”会更恰当。当时新加坡和马来半岛的抗日运动是不可分开的,“马来亚136部队” 在新马名留青史。林谋盛是在1944年5月于霹雳州境内被日军逮捕,后遭杀害。怡保有一条林谋盛路(Jalan Lim Bo Seng),跟新加坡的Bo Seng Avenue,可称为“兄弟街”,但我怀疑新加坡有多少人会由街名联想到林谋盛。
  在导读会之后的交流会上,有几位都在发言中表示马来西亚也应该出版一本“马来西亚华人通史”,但他们也坦言这并不容易,因为马国华人社会较复杂,这样的一本“通史”肯定会引发很大的争议性;有人建议马来半岛各城市整理各自华人地方史会更实际。
  若出版“马来西亚华人通史”不易,新、马两地历史学者和文化界可以在《新加坡华人通史》的基础上,联合撰写“马来亚华人通史”,以人物为主线,带出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是一件值得去经营的文化事业,可以拉近两地华人社会正在扩大的心理距离。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唐代诗人孟浩然这首《与诸子登岘山》,便是对历史学者的一种千古期待。
作者是本报特约评论员





新加坡文献馆 - 《新加坡华人通史》推介
https://www.sginsight.com/xjp/index.php?id=16474

作者/来源:星洲日报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
  (柔佛 新山18日讯)第一部以华文攥写,述说华人于1348至2015年,在新加坡这个岛国近700年历史的《新加坡华人通史》昨晚推介,让本地华人也有机会通过这本八十多万字的巨着,了解华族先贤在南洋的历史足迹以及贡献。

多视角看新加坡
  学术与通俗”的史籍,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出版及艺术领域,让人能全方位、多视角地看新加坡。
  《新加坡华人通史》主编柯木林到场为出席者介绍此书、其出版契机,以及如何解读此书;南方大学学院副校长王润华也在推介会上点评此书。
  该书全书共862页,有18章、41节和5个附录,每章字数介于1万5千至2万字,在开篇前,有一个150字的中英文简介,即使读者不阅读有关篇章,也可通过简介了解到有关篇章的内容大纲。
  南方大学学院校长祝家华、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安焕然、图书馆副馆长许通元等。

柯木林:记录鲜为人知史事
  对于敏感的课题,《新加坡华人通史》都没有避讳,裡面记录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如新加坡在文化大革命时,也有左翼文学昌盛的时期;中国国民党、马来亚共产党在新加坡活动的事蹟也收录其中。
  他认为,这是历史学者修史时,应具备的勇气。
  他透露,该书也更正了一些史实,如陈笃生是生于1807年,而不是之前记录的1798年;名人籍贯资料更是详细到乡镇都有列出,尽力将史料最大程度地保存。
  他也说,该书虽是配合新加坡建国50週年的产物,但它是大规模、有计划的民间修史。

王润华:华人历史百科全书
  新加坡华人通史》让人了解新加坡从移民到文化、经济各方面的成长,可说是一部新加坡华人历史的百科全书。
  “这本书掌握了中国人写历史的优良传统,那就是六经皆史,是一本以华人为主线的全方位历史,题目非常广泛。”
  他说,该书共有862页,非常厚重,但每个篇章都不超过2万字,读者可以通过目录,从有兴趣了解着手,了解相关的历史。(大柔佛)